廣州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條碼應用試點上線

9月21日消息,在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下,廣州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條碼應用近期試點上線,不僅有助于企業提升申報準確度,加快通關速度,還能在入庫理貨環節大大提高商品識別準確度及商品分類識別效率,有效降低庫存成本。
據了解,商品條碼又稱GTIN碼(Global Trade Item Number),通常印刷在零售商品的外包裝上,關聯企業信息、商品基礎信息、包裝度量信息、擴展信息,是商品在生產、銷售、運輸、倉儲、結算等流通過程中唯一的身份標識,相當于商品的“身份證”和“通行證”。
(圖源廣州日報,下同)
唯品會在南沙保稅區的關務代理向婕表示,“公司積極參與商品條碼試點工作,在公司系統加設模塊對已錄入商品條碼數據庫進行校驗,有效提高條碼申報率和有效率。目前相關系統已完成商品庫內1萬多種商品條碼識別,既提高了申報有效率也規范了倉庫管理。”向婕介紹,企業還能運用條碼相關數據開展分析,定期監控商品動銷率、安全庫存等指標,分析銷售市場特點、消費者偏好等,幫助企業更好地調整運營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通過商品條碼管理進行全程溯源、精準監管試點以來,廣州海關關區參與跨境電商商品條碼申報的企業共計738家,已實現商品條碼申報數2154.3萬條,整體申報率達93%。同時有超萬件企業貨品條碼信息納入海關基礎數據庫,幫助企業修正商品條碼1000余項,條碼申報正確率大幅提升。
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高明辦事處關員檢查跨境商品信息
此外,廣州海關還推出了出口退貨“合包”監管、進口退貨中心倉、訂購人線上實名認證等多項措施。今年前8月,廣州海關監管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3.6億票,同比增長77.8%。
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條碼應用”創新舉措是海關深化通關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海關以“智慧海關”建設推動監管效能優化提升的重要體現,此舉有助于對標更高標準國際規則,推動在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出海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