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重回澳洲市場,全球擴張仍在繼續

一、恢復業務
多次失敗的全球擴張計劃并沒有打擊京東的信心。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悄悄恢復了其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具體表現在,京東的生鮮采購和銷售總經理肖諾已經與一些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生產商在多個產品系列上達成交易,比如從A2牛奶到奇異果,都將直接提供給中國消費者。
對于此次合作,肖諾表示:“作為零售和電子商務的領導者,京東幫助進口和海外品牌在客戶群、流量和銷售方面獲得可持續增長。”他還補充道:“京東擁有電子商務、全國物流網絡、近6億客戶群和全渠道零售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將幫助澳大利亞品牌在中國各地區擴大供應。”
實際上,京東早在2018年2月就在墨爾本開設了一個辦事處來管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業務,同時還向中國消費者提供澳大利亞進口產品。然而由于業務進展和市場擴展停滯不前,京東維持了還不到15個月便關閉了這一辦事處。
但當時京東澳洲地區負責人Patrick Nestrel表示,京東將澳大利亞的業務整合到中國的業務并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這一市場,澳大利亞仍是京東全球擴張的一大重要地區。
京東此次重回澳大利亞市場,也正印證了這番話的真實性。
二、舉步維艱
眾所周知,大多數電商平臺在全球擴張時都會面臨著“水土不服”等難題,京東亦是如此。
在京東全球擴張計劃的第一階段中,其選取了澳大利亞、東南亞和歐洲的國家,但回顧以往的結果,京東的擴張之路似乎并不順利。
從東南亞市場來看,京東在2015年與Provident Capital合資,開設了印尼站點。在三年后,其又與零售商Central Group合作,正式運營泰國站。但好景不長,京東在東南亞市場未能與Lazada、Shopee等平臺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因此在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先后結束了在泰國和印尼的服務。
在歐洲市場,這一結果也是出奇的相似。在2022年初,京東在荷蘭推出了歐洲連鎖超市Ochama,隨后又陸續在西班牙、德國、法國等其他8個歐洲國家開展業務。但截至今年年初,荷蘭的4家線下超市關閉了3家,且京東在歐洲市場只保留了荷蘭的部分業務。
在京東大舉擴張的路上,電商回報也遠遠達不到付出。數據顯示,京東的新業務(海外業務和京東地產)等其他業務收入僅占去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的2%,這一占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京東并沒有灰心喪氣。
回到澳大利亞市場上,盡管京東此次只是恢復了部分業務,但這足以可見京東在全球擴張之路上的野心。不過澳大利亞市場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前有亞馬遜、eBay等老牌電商巨頭的壓制,后有新秀拼多多Temu的強勢崛起,這都給京東造成了不少壓力。
隨著藍海市場的不斷發展,京東或許還會繼續布局澳大利亞市場,但如何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電商擴張之路,這是京東需要長期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