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多電商平臺傭金上漲,賣家欲哭無淚

一、多平臺上調傭金
TikTok Shop也開始調整賣家傭金了。
近日,TikTok Shop印尼站發布公告稱:“從2023年6月1日起,將對賣家的銷售傭金費用結構進行重要調整。”具體來看,該站點對包括電子產品、母嬰用品、寵物用品等在內的多個品類的產品都收取了不同比例的銷售傭金,例如家用電器收取1.9%的傭金、電子配件收取4.3%的傭金、健康產品收取3.6%的傭金……而在傭金費用調整前,TikTok Shop一般對每筆交易收取1%的銷售費用以及2000印尼盾的固定費用。
顯然,相比起調整前,調整后布局該站點的賣家們的成本會根據自己所經營產品品類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至于這樣做的目的,TikTok Shop印尼站表示是希望繼續服務并為賣家提供更好的銷售體驗。
據了解,TikTok Shop自2021年2月正式進入印尼市場之后便一路備受熱捧。不僅熱度水漲船高,而且銷售額也是蹭蹭上漲,尤其是在2022年10月TikTok Shop商城功能在印尼測試上線后,更有源源不斷的賣家涌入TikTok Shop印尼站點。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TikTok Shop的店鋪數量已突破13萬,其中印尼市場占比最高,達54%。
牽一發而動全身。可以想象,在TikTok Shop印尼站調整傭金后,該站點數以萬計的賣家們必然會受到影響,賣貨成本上漲僅僅是個開始。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在印尼電商市場,選擇對賣家銷售傭金動刀的電商平臺不只有TikTok Shop一家。在TikTok Shop印尼站宣布調整傭金結構前,包括Shopee、Lazada、Tokopedia、Bukalapak在內的多家電商平臺都已宣布上調賣家銷售傭金。
二、漲價終成趨勢
一家呼,百家應。當電商平臺紛紛宣布上調銷售傭金,賣家們難以阻止賣貨成本上漲也將是大勢所趨。
從大環境上看,過去一年來,全球多個消費市場受持續性的高通貨膨脹以及種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頻繁動蕩。最鮮明的表現是,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未來信心下降,并且出于擔憂會不約而同地削減開支,減少不必要消費。這樣的震蕩,即便是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東南亞電商市場也無法抵抗。
去年12月,有機構對9000多名東南亞六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削減開支,以應對高通脹和高利率的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Shopee、Lazada、TikTok等不少深耕東南亞市場的巨頭也會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而上漲傭金正是這些巨頭們轉嫁壓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就像作為能與Shopee、Lazada以及Tokopedia比肩的印尼四大電商獨角獸之一的Bukalapak,近年來雖取得不少耀眼成績,但與此同時它也一直在與盈利難題作斗爭。2022年Bukalapak終于順利扭虧為盈,但在2022年第四季度Bukalapak又回到了虧損狀態。
盈利能力不穩定,再加上頻繁動蕩的外部環境,Bukalapak的擔憂進一步加劇。2023年1月,Bukalapak宣布繼續提高賣家銷售費用,不僅普通商家(非超級賣家)要收取1%的交易手續費,而且對不同品類的賣家傭金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上調,有上漲2%的,也有上漲1.5%的。
縱然是在印尼市場,電商平臺爭相上調傭金的局面也在上演。或許這恰恰正說明東南亞作為賣家火熱掘金風口的風向轉變,各大電商平臺全力拉攏賣家入局的場景漸漸成為過去,隨著傭金的持續上調,未來賣家進入這一市場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仍想要趁著東南亞市場的火熱風口拓展業務的賣家,可得抓緊時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