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阿里發布財報,云計算持續爆發,迎來重大機遇

  1.阿里發布財報,阿里云展現實力

  8月4日晚,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6月)的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2年4-6月,阿里收入為2055.55億元,同比保持穩定。其中,中國商業收入同比下降1%至1419.35億元,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至176.85億元,國際商業收入同比增長2%至154.51億元。

  而利潤方面下降幅度較大,2022年4到6月,阿里凈利潤為202.98億元,同比下降53%;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27.39億元,同比下降50%。

1.jpg

  從這幾個核心數據來看,作為阿里巴巴的核心,國內商業收入減少,阿里的盈利空間正承受著巨大壓力。

  如何在主營電商業務之外,尋求到新的增長極,對于阿里來說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阿里董事會主席張勇在7月26日,重申了阿里的三大戰略: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我們的全球化方向非常明確,正是致力于探索消費領域的全球化和云計算領域的全球化。”

  從財報來看,阿里國際商業收入和云計算業務的確處于增長期。而占集團總收入9%的云計算業務正在逐漸成為核心電商之外的重要增長極。

  財報中的原話是“主要由于中國商業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人民幣1,419.35億元,部分被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至人民幣176.85億元所抵消。”

2.jpg

  在報告第一頁第一則中,也只披露了中國商業和云業務這兩個項目的收入,足見阿里對云計算的重視。

  具體來看,阿里云營收繼續增長,在抵銷跨分部交易前營收達到239.38億元,抵銷后為176.85億元,財報顯示,這主要由金融、公共服務、電信行業增長所驅動。

  其中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占阿里云總收入的53%,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云計算業務逐漸走出單一行業,面向千行百業。

  并且云業務也成為阿里諸多業務中,唯二實現穩定盈利的分部,自2021財年第三財季以來,阿里云已經實現連續七個季度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國內云計算市場中,阿里云是唯一實現盈虧平衡的云服務商,穩坐國內市場頭把交椅。

3.jpg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張勇也再次指出,“產業數字化是大趨勢,各行各業都需要轉型升級,云的機會不是周期性的機會而是結構性的機會,我們把云定做核心的戰略”,因為未來每個公司都將是數字化公司。

  在一片沉悶之中,作為行業巨頭的阿里,更需要多方面布局、多條腿走路,云計算業務,正在逐漸扛起大梁。

  2.馬云重金押注,云計算成時代最大機遇

  2010年3月28日,在中國IT領袖峰會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高調發言,“如果我們不做云計算,將來會死掉。”

  這句話奠定了阿里云在集團中的地位,但在初期階段,阿里內部幾乎沒幾個人相信云計算團隊,據阿里云創立者王堅稱,最嚴重的時候,80%的工程師都換了一輪。

  在2010~2012年間,阿里云整個部門連續三年在集團內部拿最低分。王堅本人甚至淚灑年會現場。

4.jpg

  圖源:騰訊網

  這時馬云又站了出來:“我每年給阿里云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如果撞墻了,這錢打水漂了,我花得起,這是戰略。”這句話堅定了阿里云團隊的決心,支撐他們挺了過來。

  可以說阿里云今天的高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領導者的戰略支持,近幾年來,張勇也同樣把云計算業務列入集團核心發展戰略中來。

  而當我們跳出宏觀視野,從具體業務來談,會發現相比其他分部,阿里云10%的增長速度的確耀眼,但如果和阿里云自己過往的成績進行對比的話,這個數據其實略顯疲軟。

  作為對比,去年同期,阿里云計算業務的同比增速為29%;本季度阿里云服務收入達到176.9億元,但市場預期值為182.2億元,沒有超越預期。并且云計算業務的經營利潤也同比下降27.4%。

  對此,阿里在財報中透露出原因主要有二:

5.jpg

  第一,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加大對技術的投入;第二,疫情反復之下,企業、學校及機構更多使用釘釘的產品和服務,導致主機、帶寬等硬件費用上漲。

  的確,阿里在技術上的投入的確不少。據報道,阿里云近期又新增了泰國、德國兩座數據中心,與沙特電信在利雅得成立合資公司,并宣布設立位于葡萄牙、墨西哥和馬來西亞三地的海外區域服務中心。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個地域運營著85個可用區。

  而在第二個原因中,更多用戶使用釘釘,雖然造成了硬件支出的上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更增加了用戶的粘性,為云計算走向更多產業人群,打好基礎。

  這樣來看,張勇口中那句“云的機會不是周期性的機會而是結構性的機會”,就顯得容易理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從6月份開始,阿里巴巴在云計算領域接連召開了多場發布會,充分展現了阿里云的決心。

  簡單列舉一下,6月13日,阿里云總裁張建鋒發布了CIPU全新架構;6月29日,阿里巴巴CEO張勇宣布阿里推出智能企業服務品牌:瓴羊;7月13日,阿里云攜手合作伙伴發布20個場景化解決方案,覆蓋10大行業;7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設立新的人工智能一級業務組織“智能互聯”。

  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展現了包括底層硬件架構、算力平臺、PaaS平臺、DaaS中臺、人工智能平臺等多個云計算細分賽道的實力。

6.jpg

  在消費環境震蕩的大背景下,相比核心電商,阿里云這些略顯邊緣的業務,就成了阿里在時代變革下的重大機遇。而“數字化是最大的機遇”這句話,馬云和張勇都說過不止一次。

  3.萬億云計算市場,加速騰飛

  7月30日,在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展示了一組數據:

  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5萬億,關聯產業規模超過8萬億。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算力總規模位于全球第2。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在1.5萬億元的算力核心產業中,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IDC服務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7.jpg

  圖源:央視新聞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僅是2021年的數據,來自人民網研究院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同樣指出,在到2025年國內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一句,萬億云計算市場正在加速到來。

  除了阿里云之外,國內的華為云、騰訊云、京東云等廠商也在加速發展中,從他們近期的布局來看,“產業云”正逐漸成為行業大趨勢。

  簡單來說,就是走出互聯網市場,把云計算帶入不同的行業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廠商也逐漸形成差異化布局。

  比如京東云就從自己最熟悉的零售和供應鏈行業出發,近期接連發布了多項數智供應鏈技術和泛零售數智化轉型框架;在2022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明確智能云、智能駕駛為公司中長期增長曲線。

  而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這些更大型的玩家,則逐漸切入更多傳統行業中去。7月12日,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宣布成立政企業務線,由集團副總裁李強出任CEO,專門負責團隊管理和區域業務拓展。

  前文提到,阿里云的非互聯網客戶占比已經達到53%,同比提升了5%。8月2日,阿里云與小鵬汽車在內蒙古建成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就成為產業云的一個典型代表。

  除了發力更多行業之外,云計算市場還從之前的規模化擴張,逐漸走向高質量發展路線。也就是追求盈利。因為低價競爭的陰霾還籠罩在行業上空。

8.jpg

  比如今年5月,財通證券發布《AI技術中臺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中標結果是,百度以87.6萬元微弱優勢勝出,而另兩家中標候選人分別是出價94.9萬的騰訊云和開價87.9萬的火山引擎。

  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劉熾平也坦言:"云服務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有時候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需要提供更大力度的價格折扣,更優質的定制服務,這些都可能導致利潤率的下降甚至是虧損。"

  總的來說,萬億云計算市場的前景的確十分寬廣,從互聯網行業走向千行百業的趨勢也已經十分明確。但是留給局中人的競爭壓力也不小,如何邁入更多行業,如何平衡競爭與盈利,這些難題正等著這些云計算廠商來破解。

  在這個趨勢下,已經實現連續穩定盈利的阿里云,就值得更多玩家去借鑒。隨著阿里云的發展,阿里巴巴的電商基因底色發生改變。

  或者說,阿里正在撕下“電商公司”這個標簽。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www.qgjzzl.cn/hangye/chuangtou/2022-08-08/4816.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