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之后,張一鳴的TikTok,開始做物流配送

1.抄京東物流作業,TikTok計劃建立本地倉
TikTok電商,開始做物流了,這次張一鳴抄了劉強東的作業。
據晚點LatePost報道,近日,TikTok電商準備啟動一個名為海王的物流倉儲計劃。
據悉,該計劃主要針對英國市場,主要模式是將部分銷售穩定的商品提前儲存至英國當地倉,以縮短物流時間,提高時效。
和亞馬遜的FBA倉模式十分類似,不熟悉跨境電商的朋友,可以類比國內的京東自營物流,他們都是將倉庫建在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
據介紹,一般情況下,TikTok電商從中國發貨到英國,至少需要10到15天時間,而根據內部測算,這項新的物流倉儲計劃能夠將平均履約時間縮短為3到5天,這幾乎和國內的普通快遞時效齊平。
無獨有偶,TikTok的好兄弟,抖音電商也加快了物流供應鏈領域的建設,據此前媒體報道,抖音正在測試新的配送服務“極速達”。
該服務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同城商品當日達、周邊城市次日達的物流體驗,其中,商品同城當日達的前提條件是要在上午11點鐘之前完成下單。
再結合近一段時間以來,抖音上線的“音尊達”服務,以及“抖超送貨上門”等業務的嘗試,我們會發現目前字節在逐漸提升對物流配送的重視程度。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出現了。
此前業內普遍認為,字節的物流體系更類似于菜鳥,走輕資產物流平臺的路線。
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抖音測試“極速達”、“抖超送貨上門”,國外TikTok的本地倉計劃,都表明在字節電商體系中,物流配送的時效性,成了他們的努力主要方向。
圖源Tech星球
現在的字節物流體系,更像是從京東和菜鳥中,分別吸取成功經驗,不再只圍繞物流平臺做功課了。
作為被學習的老大哥,亞馬遜的物流體系建設花了30年時間和超百億美元的投資;國內的京東物流也已經入局了14年,投入資金不下千億。
所以,對于新生的TikTok電商來說,海王計劃本地倉的誕生,只是他們在物流配送建設上邁出的一小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TikTok野蠻生長,正在復刻抖音奇跡
恐怕有人還不知道,TikTok如今的數據有多瘋狂。
2020年,TikTok成為美國用戶平均使用時間最長的App;2021年7月TikTok全球總下載量突破30億次;9月,Tik Tok全球月活用戶突破10億;12月,TikTok超越谷歌成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的互聯網網站。
根據App Annie的數據,截至目前,TikTok全球用戶已超12億,預計2022年末將超過15億。同時,TikTok日均用戶使用時長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32分,這個數字超過了以用戶黏性著稱的快手,最新數據顯示,快手的該項數據為128分鐘。
圖源:長橋海豚投研
在流量的野蠻生長,進一步刺激了字節跳動對于商業化的想象力,從廣告,到直播,再到電商,幾乎將抖音的商業化成就,復刻到TikTok身上。
單看直播電商領域,今年4月份,TikTok宣布在東南亞四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再加上之前推出的印尼小店和英國小店,TikTok電商已入局六個國家。
據此前媒體報道,2021年,TikTok電商GMV最高近60億,今年的目標是翻一倍達到120億。來自晚點的數據表明,目前在印尼市場,TikTok電商的單月銷售額已超1億美元。
除了電商業務,在國內直播市場趨向邊緣化的秀場直播,也在TikTok迎來了新生,據新播場報道,“2021年日本地區直播流水將近14億美金,其中9成是TikTok的。”
有不少秀場直播公會就從國內轉戰TikTok,據報道,一些公會的月流水已經接近數百萬美元。尤其在“土豪”眾多的中東地區,“打一場PK最高能有四十萬美元的流水。”
驚天的流量之下,直播培訓、網紅營銷也成了熱門賽道。以MCN機構抖鸚傳媒為例,這家成立僅一年半的公司,目前已經拿下4輪融資,與超3萬名TikTok網紅達成合作,服務了25位品牌客戶,公司的網紅庫里有將近10萬人。
前段時間國內爆火的新東方雙語直播,旗下公司也被曝出正在招募TikTok主播,準備入局TikTok這個更大的流量場。
圖源:BOSS直聘
結合近一段時間以來,TikTok的飛速發展,相關機構也不斷上調對TikTok的廣告營收預期。
今年四月份,咨詢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預測,TikTok今年廣告收入可能增加兩倍至逾110億美元。
到了6月底,彭博社分析師將這個數字提升到接近120億美元。而在長橋海豚投研的最新研究文章中,粗算TikTok美國廣告收入,已經達到了180-240億美元區間。
電商不斷擴展、廣告預期不斷提升、流量還在飛漲,眾多機構和網紅前來掘金,幾乎我們能夠想象的所有核心用戶指標,TikTok都在全面增長。
借用一句從業人員的口頭禪,“現在的TikTok就相當于是2018年的抖音。”
3.TikTok電商之路,困難重重
熱火朝天的景象,我們曾無數次見過,但在熱潮背后,TikTok的電商之路,也遇到諸多障礙。
簡單總結一下,目前TikTok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本地化戰略、巨頭競爭、內容電商的矛盾。
首先是本地化難題,熟悉跨境行業的人對這三個字都深有共鳴。
6月初,據《金融時報》報道,由于TikTok的中國管理團隊與倫敦員工之間的文化沖突引發了一起離職潮,其中受風波影響最明顯的就是電商團隊。
圖片來源:路透社
據此前媒體報道,自從TikTok Shop英國站上線以來,倫敦電商團隊至少走了 20 人,約占總人數的一半。導致風波發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工作時長。
當中國速度遇上全球化團隊,在國內大廠中習以為常的“996”痼疾,遭到了海外員工的不適應。如何在中國基因和本地化戰略中進行取舍,成了TikTok的一個難題。
其次是巨頭的競爭,除了復刻產品對標之外,諸多海外大廠還在用重金挖掘TikTok的內容創作者。
6月初,據外媒報道,亞馬遜,正在向有高知名度的TikTok內容創作人發送報價,據悉部分創作者的開價高達近10萬美元。社交巨頭Facebook也被報道正在挖角TikTok創作者,為自家的短視頻應用Reels輸送流量。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競爭外,背地里的陰招也不少。今年4月份,《華盛頓郵報》報道,Facebook母公司雇傭了一家咨詢公司來誹謗TikTok公司,引導輿論界抹黑TikTok。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內容平臺與電商之間的天然矛盾,這一點,就連老大哥抖音都沒能徹底解決。
今年6月,在TikTok做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的商家透露,累死累活一整場直播下來,可以獲得很高的熱度,但實際上真正的成交量只有幾單。
相關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京東印尼小店的預估銷售額只有45萬美元,而這個小店位于印尼地區榜首。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TikTok作為內容平臺的娛樂屬性造成了,熱度很高,但初期的轉化率并不高。
本地化難題、巨頭競爭難題、內容電商難題,這三個關鍵點,成了TikTok全面商業化的路上的絆腳石,在收獲令人稱羨的流量和熱度之后,TikTok一方面需要守住現有的成功,另一方面更需要探索這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以此次推出的本地倉計劃為例,字節跳動找準了問題的關鍵點,戰略也比較清晰。但是在貨物供給上,TikTok還需要對各個環節進行逐一優化,而本地倉儲,只是一小步。
因為從流量之王到商業帝國,這條路從來沒有捷徑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