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德邦后,京東物流實力徹底暴露

1.收購德邦后,京東快運爆發式增長
半年前,市場上爆出京東收購德邦的傳言,業內普遍認為,此舉將補足京東在快運領域的短板。
半年后,收購案步入尾聲,京東的快運實力,也出現爆發式增長趨勢。
近日,運聯研究院整合發布了《2022中國零擔排行榜》,總體來看,快運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大洗牌正在加速。
最亮眼的依然是順豐。數據顯示,2021年,順豐快運實現了302.3億元的營收高峰。
而除了排名第一的順豐之外,京東已經展露出了對順豐的有力競爭優勢。
在排行榜中,第二名是“黑馬”跨越速運,全年收入達到113億元,第三名是德邦快遞,全年收入為106.8億元。
熟悉京東物流的人知道,上述兩個巨頭,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被京東收購并控股。除了這兩家之外,京東自身的快運業務,排到了行業第六名,年收入達到67億元。
這樣來看,在當前的快運市場中,排名前六的玩家,有三家都屬于京東陣營,綜合計算,京東系的零擔營業收入已經達到286.8億元,直逼行業第一。
并且除了大舉并購之外,京東快運自身的實力也在最近一年的發展中,得到了快速提升。
據悉,相較去年,京東快運的名次提升速度飛快,從2021年的第16,躍升至今年的第6名,上升了10個名次。
這一點,在京東物流的財報數據中也可以窺見。
8月23日,京東物流公布2022年Q2及上半年業績。上半年,京東物流營收達586億,同比增長20.9%,實現穩健增長并遠超行業增速;二季度調整后的Non-IFRS凈盈利達2.1億元,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7%提升為6.2%,業績表現超市場預期。
其中,來自快遞、快運等標準化產品在內的其他客戶收入,同比增速達41.6%。
京東快運的快速增長,給整個快運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
2.京東出擊,萬億快運市場格局生變
相較于大眾熟知的快遞,快運行業的知名度似乎不太高,但這一點也不影響競爭的激烈程度。
以行業第一“零擔之王”的寶座為例,在早期的快運市場中,一直是德邦一家獨大的局面。比如在2017年的排行榜中,德邦年收入達到107億,而第二名安能物流僅為37億,二者之間的差距是70億。
圖源:界面新聞
但是隨著順豐快運、中通快運、百世快運等新玩家的入局,零擔快運行業格局大變,德邦不再一家獨大。
2020年,順豐快運超過德邦,登頂行業第一;2021年,安能物流再次擊敗順豐快運,成為新的零擔之王。兩年之內,三次易主,足見競爭烈度。
數據顯示,在2021年中國零擔快運的市場規模就已突破萬億。艾瑞咨詢估算,到2025年,中國零擔市場規模為2萬億元。
縱觀國內整個公路運輸市場,快遞、零擔快運和整車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0.8萬億元、1.5萬億元、2.5萬億元。經過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快運市場的規模,接近快遞市場的兩倍。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但是和快遞業的巨頭加速整合不同,在快運市場中,巨頭的集中度和整合度還處于初級階段。
數據2021年底,我國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0.2%,意味著市場中的前八位選手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而對比來看零擔快運市場,據業內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零擔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美國市場的5倍。而美國的前十大零擔企業的市場份額為74%。而同期,國內前十大零擔網絡的市場份額僅為5.7%。
市場規模大,市場集中度低,市場參與玩家數量眾多,這樣的格局對于頭部企業來說,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市場,自然引得巨頭們爭相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德邦快遞這個曾經的“快運之王”,最近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德邦交出十年來最差業績表現,今年一季度罕見地出現虧損。但是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中,德邦的情況卻得到明顯改善。
財報顯示,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大增501.63%,達到0.94億元。其中,二季度的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增長3459.25%。同時毛利率也從一季度的9.05%上升至9.81%。
據京東方面稱,收購德邦后,將會保持其品牌的獨立運營。但這并不影響雙方在業務上的深度合作。
除了德邦之外,此前被京東收購的跨越速運,也在今年出現了新的轉機。在《2022中國零擔企業排行榜》中,跨越速運一舉超過德邦快遞和安能物流,位列榜單第二名。
有業內人士分析,跨越速運的跨越式發展,與其全直營模式以及對技術的運用關系很大,他們以最優的成本提供最具時效的優質服務。
據此前媒體報道,京東收購跨越速運的交易,是劉強東和跨越速運的創始人胡海建直接洽談的,整個過程持續了近9個月。
當時胡海建表示,“這將是一次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合作。十余年來,京東物流不僅打造了層次豐富的物流網絡,也形成了開放和領先的智能供應鏈服務系統。”
可見,跨越速運的飛速發展,背后少不了京東的影子。
前有跨越速運,后有德邦物流,京東的物流版圖越來越完整,在收購德邦的內部會議上,京東物流CEO余睿表示“在一起是為了干大事,絕不是要內卷,也不是為了消滅誰,這個市場非常大。”
隨著京東加快對快運市場的布局,或許將出現一個新的“快運之王”。
3.物流戰火燒到各個賽道,巨頭紛爭不停
除了快運之外,最近兩年,物流平臺們都加快了對各個細分賽道的布局,在即時配送、送貨上門、海外物流,都能看到巨頭們的身影。
以今年爆火的即時零售賽道為例,京東憑借達達和京東到家順利入局;順豐旗下的順豐同城也在去年12月成功上市。
最近這兩家即時配送賽道的上市公司接連發布財報。
8月23日,達達集團發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二季度業績。第二季度中,達達集團總營收22.81億元,同比增長55%;
8月30日,順豐同城發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公告。最近6個月,平臺收入增加至約44.81億元,同比增長20.8%。
從數據來看,京東和順豐都在快速增長,頗有些正面交鋒的意味。而除了京東順豐之外,菜鳥、極兔、中通等平臺,也在各個細分賽道加速布局。
比如在快運市場,除了京東、順豐、安能這些常見選手之外,排名第五的壹米滴答,背后就曾出現極兔投資的身影。
中通快運同樣以全年64億元的營收、925萬噸的貨量,擠入加盟制網絡前三甲,成為零擔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在上個月的菜鳥開放周中,菜鳥CEO萬霖表示菜鳥最重要的便是“以多種方式送貨上門提升消費者體驗”。
并且在食品重貨、大家電、家裝、冷鏈等多個電商行業品類當中,菜鳥開始運營起了直營配送網絡,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更不用提海外市場的競爭了,極兔、菜鳥、順豐、京東等玩家,紛紛入局。去年出售國內快遞業務的百世,也在今年加速了海外市場的布局。
總的來看,在整個大物流行業中,巨頭們逐漸把觸角延伸至各個細分賽道,試圖在“內卷”的快遞市場之外,找到新的路途。
而在巨頭們集體擴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無論在哪個賽道,只有能解決物流和供應鏈難題,能提供更優質服務的玩家,才能在新一輪物流戰爭中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