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即時配送,2022年配送訂單將超過400億件

1.2022年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單
誰也沒想到,即時配送居然發展的這么快。
今年9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美團配送發布了《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 2021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為294億單,同比增速為38%,用戶規模達6.33億人。
到了年底,2022年的即時配送數據也最新出爐了。
12月29日,針對日前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發改委舉辦了一場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提到,“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單,同比增長30%左右,市場規模達到約2000億元。”
作為對比,2021年我國快遞市場訂單量為1083.0億件,而在2022年12月1日,今年的第1000億單快遞完成配送。
簡單換算一下,即時配送的訂單量,預計將達到全國快遞單量的40%左右,又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誕生了。
按照會議上的定義,即時配送是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力眾包等模式,實現點到點、無倉儲、無中轉、即需即送的快捷物流服務。特別是在特殊時期,“現代物流在保障生活物資供應、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水電氣等重點行業一樣,成為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支撐。”
為此張江波提到了近期發改委在物流建設上的兩項重要工作,第一項就是促進即時配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第二是推進城郊大倉基地布局建設。
即時配送行業,成了官方認證的重要行業,而國家發改委正牽頭研究制定綜合性政策文件,解決即時配送與現行政策體系、管理機制不完全適應等問題,加強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進一步促進即時配送健康有序發展。
結合最新披露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最近兩年時間里,即時配送,以年均超30%的增速迅速發展,全國2022年訂單量突破400億單,僅僅是個開始。按照行業報告預測,到2025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將達到793億單,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
在加上官方最新發布的扶持政策,我們有理由相信,2023年,即使配送以及相關的即時零售行業,將會迎來重大發展利好。
近一段時間以來,抖音對團購配送的迅速布局,餓了么發動億元補貼擴大運力,美團、京東、達達的多項布局,都證明了這一點。
2023年的第一個電商風口,已經誕生了。
2.即時配送為什么發展的這么快?
嚴格來劃分的話,即時配送,屬于近場電商范疇。
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需求的進化。
最近兩年,消費者對于商家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響應的時效、問題的解決,還是流程上的便捷、需求的保障上,“消費者今天在服務上從被動服務變得更加自主選擇。”
而在大環境迅速變動的當下,用戶消費的迫切需求,成了確定性的體驗,而基于本地供給,對倉儲條件要求較低的即時配送,就成了“穩定性”和確定性的代表,比動輒停運的快遞,抗風險能力更強。
并且相較次日達的快遞,半小時達的即時配送,還具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速度。
此外,去年11月,在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張勇表示,電商在演化,只要能夠進行配送,任何人都可以開展電商業務。
即時配送的迅猛發展,還得益于配送方式與新零售模式的結合。即時配送為本地實體零售門店,以及眾多本地供應商,提供了高效的配送方式,相應誕生的“即時零售”,就在2022年迎來大發展。
用戶的需求迅猛增長,在供給端,行業正在向更多品類,更多場景發展。《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指出,即時物流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正日漸向全場景、全距離、全時段發展。
在這一新趨勢之下,即時物流的需求場景變得更為多元,從最初以服務餐飲外賣行業為主,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拓展出更多品類與業務類型。
目前,美團配送針對餐飲、零售、醫藥、企業服務和同城幫買幫送等場景均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在企業服務方面,2022年美團配送已為星巴克、麥當勞等超過800個品牌提供了定制化運力。
綜合來看,即時配送在2022年迎來迅猛發展,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需求的大爆發,為用戶帶來穩定、高效的配送服務,另一方面是即時配送為本地實體商戶帶來方便觸達用戶的方式,便利店、夫妻店、傳統超市紛紛轉型即時零售。
值得注意的是,即時配送所滿足的消費需求更多是同城需求,業務范圍也以同城和本地為主。不同于相對成熟的快遞網絡,即時零售的落地高度依賴穩定的城市配送團隊。
所以無論是美團、達達,還是順豐同城,在一二線城市覆蓋率相對較高,騎手響應效率高,而在四五線城市,即時零售的發展并不容易、這種圍繞本地、大城市的特質,在給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帶來更多業務增量的同時,對于原本的快遞行業來說,沖擊并不大。
很多本地商家會將即時配送視作反擊電商的重要機遇,其實更多是給傳統零售們帶來一個轉型求生的新機會。
而傳統快遞的優勢就在于大規模的覆蓋面,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快遞網絡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而快遞進村率也逐漸超過90%,全國多個地區2022年已實現建制村100%覆蓋。
即時配送的崛起,短期內并不會沖擊現有的快遞市場,甚至可以增加電商平臺的流量,給本地商家帶來更多業務。
3.即時配送行業,還有三大難題
如果從餓了么外賣的全國性擴張開始算起,即時配送模式在國內的發展已經超過10年,之所以近年來才大發展,是因為行業本身也存在不少難題。
第一大難題,就是即時配送在規模擴大后的人力成本。
核心原因是,今天的即時配送模式本質上依舊是點對點,人力配送為主的配送服務,騎手成為履約核心,這就決定了人力成本是整個行業成本的大頭。
以美團和達達為例,騎手成本占到了單票收入的73%左右。美團在2020年單筆外賣收入為9.33元,單筆外賣經營溢利只有0.4元。而美團公司外賣配送的單均成本普遍在8元每單上下,這對于一些低客單價的訂單需求來說,配送費依然是制約需求進一步增長的障礙。
而這種人力成本的為主的模式,很難隨著規模的擴大,實現成本的邊際降低。
針對這種模式的直接解決方案是無人配送技術和大數據算法的效率提升,但大規模投入無人配送設備,這條路依舊漫長,短時間單依靠配送費實現盈利,難上加難。
但作為抗風險能力更強,配送路徑更穩定的配送模式,同城業務本身所具有的戰略意義遠遠高于盈利能力。如何結合零售業務,為即時配送找到更多盈利模型,是所有平臺面臨的共同難題。
其次,高峰期運力穩定性也是困擾行業的難題之一。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的轉變過程中,原本的倉儲、揀貨、打包等流程也都被集中在一小時中,對高峰期的運送穩定性提出高要求。
并且當消費者的需求擴張到全時段、全品類,當店家在24小時營業時,即時物流平臺如何確保“高峰期不擁堵、低潮期不停服”,同樣是對平臺履約韌性的考驗。
目前來看,行業的有效解決方案是采用“專送+眾包”結合的運力模式,先用組織力更強的專送運力打底,保證低潮期穩定供給,再用靈活性更強的眾包運力,實現高峰期“泄洪”。
所以,像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這類兼具專送和眾包運力的綜合性物流平臺,穩定性更高。未來的行業競爭中,運力更穩定的平臺,脫穎而出的幾率更大。
還有一個關鍵點在于本地實體店供給,需要與即時物流相匹配,改造供應鏈以提高效率。
傳統實體零售與即時配送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設置一個外賣提貨點,而是在不影響日常經營的同時,提高倉儲、揀貨、打包的效率。還需要針對不同類別的產品,進行差異化服務,比如生鮮需要全程冷鏈,蛋糕和鮮花需要更穩固的配送方案等。
針對這個難題,行業內的各類玩法層出不窮,美團推出的“閃電倉”模式,通過數字化倉庫管理,提高商家的運營和物流效率;達達與京東推出的“達達優揀”系統,借助大數據系統規劃,幫助門店在訂單揀貨、商品打包、訂單交付等環節提升效率。
針對多樣化產品,行業內還誕生了針對性解決方案,比如今年9月份,順豐同城以茅臺冰淇淋解決方案榮膺“2022中國同城即時物流技術創新”大獎。
平臺通過“冷鏈溫控+干線物流+前置倉儲+即時物流”全鏈路配送模式,實現茅臺冰淇淋3小時即時達。
而這三大難題都共同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配送穩定性與配送成本之間的博弈。短時間內,即時配送行業必然還是以人力配送為主,數字化和無人配送技術為輔。
總的來說,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里,能實現快速穩定送達服務的即時配送,必然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即使人力成本高企、運力穩定性和本地供應鏈布局難度飆升,但隨著需求和政策扶持的持續擴大,未來的即時配送,必將成為像快遞行業一樣的社會基礎設施。
而一年超過400億單,僅僅是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