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

1月30日消息,馬士基公司日前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并揭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管委會綜保處(航運處)、洋山海關、市場發展中心、上港物流、馬士基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揭牌儀式。
馬士基公司于2023年12月底在上海港陸續完成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流程測單運行,基于對上海港航線布局、國際中轉集拼運行效率、口岸通關環境等各項因素評估,決定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推動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發展。首批進口集裝箱分別來自香港、臺灣,在國內完成中轉集拼后將運送至美國、捷克、西班牙、法國、葡萄牙、斯洛伐克等國。
據悉,馬士基公司為拓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促進航運樞紐能級提升,已同步啟動出口流向沿海捎帶業務,首批出口流向沿海捎帶集裝箱約230TEU集裝箱貨物將通過其南美東航線馬士基拉古娜輪(MV. Maersk Laguna)捎帶至上海港,將運送至歐洲、美國等不同港口,相比原運輸路徑將節省約7天交貨期。
圖源:上海臨港公眾號
國務院關于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提出,“實施高標準的貿易自由化。在新片區內設立物理圍網區域,建立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作為對標國際公認、競爭力最強自由貿易園區的重要載體,在全面實施綜合保稅區政策的基礎上,取消不必要的貿易監管、許可和程序要求,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增強國際中轉集拼樞紐功能。”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在上海海關、市交通委、市商務委等單位支持下,2020年7月,完成首單上海關區內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的試單。2022年8月,首次實現全程信息化監管下的國際中轉集拼在洋山與外高橋兩港間的聯動。2023年,上港拼箱數字平臺及海關中轉集拼智能監管系統正式上線,通過數字看板實時掌握拼箱貨源動態,物流電子鎖實現拼箱貨物在途監管智能預警、全程監控,貨物指紋實現對拼箱貨物入庫收集、出庫智能對比,“管得住,放得開”,科技賦能為上海口岸對標國際標準,持續優化通關環境,助力上海港航運樞紐能級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圖源:上海臨港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月初,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丁澤娟近日發布了新年寄語,回顧過去一年里馬士基的工作成就。她表示,2023年,馬士基完成了對項目物流公司Martin Bencher Group的收購,增強了為全球客戶提供綜合項目物流服務的能力;在上海臨港的綜合物流旗艦倉項目開始建設,旨在為客戶提供自動化、節能環保的綠色智慧物流服務;深化布局全球航空貨運網絡,開通往返中歐、中美的自有定期航班,通過具有可控運力的空運服務,為客戶打造更具韌性、可視性及可靠性的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