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全面拆解拼多多的低價電商體系

  一、增長獨樹一幟

  在電商集體轉向低價的2023年,拼多多作為電商第三極的地位前所未有地穩固。

  京東在去年實現了5%左右的營收增長,阿里電商業務的營收還有所下降,只有拼多多展現出了十足沖勁,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約39%,凈利潤更是實現了近3倍的增長,盈利超46億美元。

  從各大平臺到商家、消費者,都已經深刻感知到,今年的電商主題是低價。而這場行業價格戰的起因,確實需要追溯到拼多多這條攪動電商江湖的鯰魚身上。

  拼多多崛起時遭遇的爭議無數,其中最重要的質疑來自其增長的持續性。2018年一季度,拼多多就已經在活躍買家人數上追平了京東,達到阿里旗下淘寶天貓的一半。但主打低價的拼多多在客單價層面遠遜于這兩大巨頭。數據顯示,當時拼多多的客單價僅為京東的6%、阿里的34%。

  燒錢換增長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但將價格壓縮到極致的拼多多,似乎提前喪失了未來的提價空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當拼多多停止補貼、失去極致低價后,這批為低價而來的客戶也會自然離開拼多多,尋找價格更低的平臺。

1.jpg

  (圖源:拼多多APP)

  結果5年時間過去,用戶沒有離開拼多多,拼多多也依然保持著全行業最低價的用戶心智。

  為什么大多數人會錯判拼多多的崛起,為什么拼多多能長期維系平臺商品的低價?這些問題,需要回到拼多多的運營邏輯。

  二、圍繞低價展開的系統設計

  低價意味著流量。去年11月劉強東在一次高管會議上表達不滿,稱不會再接受高管“拿PPT忽悠”,“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這個武器的直接效果,就是引流。

  降價促銷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營銷手段。京東曾經用這一招打敗了昔日對手當當和蘇寧,拼多多也利用低價心智拿下了下沉市場,又拿下了一二線城市。

  有了低價引來的流量,拼多多就有了新的籌碼:它能夠向上游產業鏈要低價。流量乘以轉化率再乘以客單價就是最終的GMV,流量是電商開始的地方。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白牌商品和下沉市場一樣,處于一個被忽視的位置。拼多多敲開了下沉市場的另一面,是拼多多釋放了白牌商品產業鏈的動能。

  阿里旗下1688曾經多次因為極低的價格優勢出圈,不少網友開始盤點這家to B的電商平臺上,有哪些店家產品值得信賴,又有哪些產品支持零售。

  拼多多則把這件事情簡易化了。每一家店鋪,都可能直連工廠,沒有經過更多的渠道,沒有品牌的華麗溢價,只有更接近成本的低價商品。

  品牌打造不易,過低的價格會損耗其價值。但白牌商品沒有這樣的顧慮。商家的訴求是將產品賣出去。于是兩方一拍即合。

  最開始用補貼,然后用流量,拼多多撬動了龐大的供給勢能。與此同時,還是流量,讓它幫助這部分供給找到了合適的出口:只要足夠便宜,不愁賣。

  對于自營比重更大、商業模式更重的京東,要做到類似的低價,難度確實極高。淘寶也不是做不到這樣的低價,但只有拼多多能將其做得最不費力。

  在拼多多全部運營邏輯圍繞低價展開的情況下,淘寶、京東、抖音們受到平臺內部制約,難以完整復制拼多多的低價邏輯,拼多多百億補貼因此能夠保持強勢競爭力。

2.jpg

  (圖源:拼多多APP)

  在平臺創始人的強硬壓力下,淘寶京東們紛紛開始轉向。從最開始淘特、京喜做低價,轉向如今淘寶、京東本站做低價。他們開始重新尋回白牌供應鏈,圍繞低價商品做文章。但依然做不到原汁原味的。百億補貼、聚劃算注定只能是平臺內的一個頻道,而不是主角。

  更關鍵的是,他們做不到和拼多多一樣的流量分發機制。

  低價出身的拼多多,一直以低價作為算法的核心導向。而京東和淘寶天貓的算法并不如此。今年618期間,劉強東在流量的搜索分發邏輯上提出了底線要求:“價格權重占比不能低于50%”。

  早在2008年,阿里旗下的阿里媽媽就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綜合網站廣告聯盟,成為阿里旗下最重要的現金牛。通過對入住的商家收取信息流和搜索引擎的推廣費用,連續多年,阿里媽媽的收入占據了阿里總營收的近半壁江山。

  顯然,在此之前,阿里和京東的流量分發邏輯,并不完全與價格掛鉤。用戶在客戶端進行搜索,跳出來的產品首先來自營銷費用支付更多的商家。

  如果要改變流量分發邏輯,就要動原本的巨大蛋糕。這樣的風險性,并不值得此前的阿里京東們押下重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即便是現在,拼多多以低價導向的流量分發邏輯,仍是行業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再加上百億補貼的強勢破圈,拼多多實現了與低價深度綁定的用戶心智。從流量到供給,從用戶心智到整個平臺生態,拼多多圍繞著低價,打造出友商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能力。

  三、隱憂近在眼前

  但拼多多的商業帝國,并不能高枕無憂。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看似平臺、商家、消費者都收獲了正向價值,但實際上總有人在負重前行。這個角色,很多時候是拼多多的賣家們。

  從退貨機制可見一斑。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避免低質量商品影響平臺口碑,拼多多支持消費者提出“7天無理由退貨”申請,與此同時,消費者可以選擇僅退款而不退貨。

  這一規則遭到了濫用。有不少用戶借此機會,對拼多多商家“薅羊毛”,他們購買了商品,然后用無理由退貨的方式,實現“白嫖”。盡管這一政策遭到了不少商家抵制,拼多多卻沒有流露出改變的態度。

  相比于整治全平臺商品質量的重擔,將相關風險轉嫁給商家是一條簡單又劃算的出路。而大部分商家愿意咬咬牙承擔這項風險,因為沒有其他平臺能夠提供接近拼多多的流量可能。

  這將產業帶的潛力壓榨到了極致。長期低價、品質保障與穩定復購,造就了拼多多系統級的低價能力。

3.jpg

  (圖源: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只是這種模式能否長期持續,依然要打上問號。在觸及用戶數量天花板后,留給拼多多的增長空間已經見頂。而淘寶、京東的低價轉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拼多多的低價市場份額。還有抖音、快手這樣的后來者,以內容引動流量的方式,為白牌商品拓展著新的交易渠道。市場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

  市場只有這么大,流量注定不夠分。一旦拼多多拿不出足夠的流量向商家畫餅,這種高速增長或將迅速被踩下剎車。

  拼多多去品牌化的底層邏輯始終在壓迫平臺中小商家。對拼多多來說,破局的關鍵,在于能否倒逼出更具效率的新型供銷關系,最終形成更健康的低價能力。這也將成為未來電商低價競爭的關鍵決勝點。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www.qgjzzl.cn/news/yejie/2023-08-02/12985.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