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局阿里云,抖音快手殺入云市場

快手慢趕,抖音緊追
快手和抖音的競爭,從短視頻、直播、電商,來到了云服務。
近日,快手終于進軍云服務領域,推出了首個云服務業務StreamLake,這是一個PaaS“內容即平臺”的云服務。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項業務的主要產品為StreamLake-Video和StreamLake-AI等兩大類,前者包含點播云、直播云、實時音視頻等,后者則包含了智能審核、智能特效和虛擬人等。
云服務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兇猛,在互聯網行業中的存在感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對于深入to B服務的企業來說,早早布局、研發、應用云服務,已經成為一些大廠們的標準道路。
而作為后來者,抖音、快手等這類短視頻平臺,隨著業務的拓展,也開始涉足云服務。
相比于其他在to B領域已經將云服務架構搭建齊全的玩家,快手在云服務上的進展較為緩慢。
這是因為,一方面,云服務的技術門檻較高,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當下快手在用戶和盈利上進入增長停滯的狀態,要拿到云服務的入場券頗為不易。
另一方面,和成本、資源、技術雄厚的大廠相比,快手目前的業務還較為單一,還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在to B上基礎薄弱。
現在,云服務的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雖然快手入場較晚,但仍還能把握住機會。
而快手的老對手抖音,在云服務這條賽道上已經先走一步。當快手推出首個云服務業務之后,抖音已經推出了“火山引擎”這一企業云服務平臺,并且已經構建出了一套完整的產品體系。
抖音之所以這么快,是因為字節跳動涉足的業務面相對較廣,在to B層面上,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
同時,在技術方面,字節的實力也非常強勁,在開發能力上,稱得上是“APP工廠”;并且,抖音、今日頭條在開始起步的時候就使用云服務,所以在這方面也擁有較好的技術積累。
再有,字節在云服務上早已有了成功案例,火山引擎,頭條、抖音、懂車帝等國內業務,95%都在自建云服務上,這足以為字節贏得很多其他客戶的青睞。
無論是字節的緊追,還是快手的“慢趕”,都表現出了發展云服務的積極性,這也體現出,云服務正受到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的重視和投入。
云服務成為熱門賽道
這幾年,互聯網行業的紅利逐漸消退,企業告別高速增長期,迎來調整的階段。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很多企業的發展戰略重心,開始由C端轉向B端,相繼盯上了云服務領域。
在當下,云服務確實是一門前景廣闊的好生意。
從全球來看,近年來云計算市場穩健增長。據Gartner數據,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同比增長37%,2020年同比增長44%,2021年這項數值為40%,到了今年,全球云市場的增速預計仍會在40%左右。
而在國內,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云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達到274億元,云計算市場整體同比增長45%,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云計算市場總體規模達到73億美元,同比增長21%。
國內的云市場正在進一步擴大,抖音、快手選擇在這個時候入局,自建云服務,也是出于多重目的。
首先,云服務市場增長迅速,不少企業都需要使用云服務,因為云服務可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以快手為例,此前,快手是騰訊云服務的客戶,而自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6月30日的半年期間,快手向騰訊云支付的云服務費用和技術費用分別高達15.59億元和11.11億元。
隨著業務發展,對云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支付的費用也就越來越高,如果能夠自建云服務體系,能夠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
此外,自建云服務也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有利于幫助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其次,在大數據時代,使用自建云服務,可以更好地保障企業平臺的數據信息安全。
快手和抖音逐漸成長為大平臺,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提供的服務、業務也更加多元,相關的云服務需求也就愈發多元,在數據方面,商家、用戶的交易和個人信息,這類敏感信息越來越多,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就越來越大。
所謂租不如建,自建云服務,能夠針對性地滿足平臺發展的需求,更加高效,同時在保障平臺數據信息安全上,也更為可靠。
最后,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上云,同時更多企業越發依賴于云服務廠商,時間久了,難免受制于人。
企業自建云服務,可以減少對其他云廠商的依賴,在云服務上掌握主動權,并借以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
所以,目前企業紛紛入局云服務,是基于多方面的需求,自建云服務,也早已是大勢所趨。
自建云服務,長路漫漫
企業自建云服務,本質上是自己構建起一套基礎設施,這是從輕資產走向重資產的過程,注定耗時長、投入大、技術要求高。
目前,國內的云服務市場仍處于初期階段,雖然格局未定,新玩家涌入,但卻有著較強的頭部效應,尤其是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三座大山”橫在其他中小云廠商面前。
這三大云服務廠商已經憑借先發優勢,在國內占據了行業前列:2021年,阿里云擁有37%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華為云和騰訊云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分別為18%和16%。
而它們,無一例外是經過多年的布局才達到這樣的行業地位,阿里云創立于2009年,騰訊云于2010年正式對外提供云服務,華為云更是在2005年就開始成長。
抖音、快手等新興的云服務廠商,基礎薄弱,并且要面對這三大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要搶得一席之地并不簡單,更何況,還有像百度云、金山云、京東云等對手的壓力。
這樣的一個長期工程,別說在短時期內做出成績,要謀求長遠的生存和發展,也非常不容易。即使快手、抖音目前已經是互聯網頭部,已經擁有天然優勢,但要在云服務中站穩腳跟,仍是一場硬仗。
除了競爭激烈外,國內云服務市場還存在普遍的需求分散、毛利低等問題,云廠商們仍在試圖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獲得更高的利潤。
當下,各中企業紛紛“上云”,但由于需求多元、個性化,很多單一形態和技術集合的云廠商難以滿足,客戶企業更喜歡這些需求能夠在一個平臺上解決,以提高效率。
對抖音、快手而言,AI方面的技術服務,與產業需求結合,或許更有發展前途。
相比于抖音試圖從傳統產業中尋求突破,快手的云服務業務才剛剛起步,如何去構建相應的產品,仍需要好好策劃,放眼長遠,抓住機遇。
自建云服務,長路漫漫,需要不斷在技術層面上積累,結合自身特色與產業需求,在云服務能力和利用率上面,繼續探索和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