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數據:我國生鮮電商賽道今年融資總額約50億元

7月29日消息,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3,000個生鮮電商品牌從事“生鮮電商、社區生鮮、社區團購”等相關業務。
通過對品牌關聯公司的信息梳理發現,北京市數量最多,超過440家,其次為上海和深圳,分別有超過300家和200家。從成立時間來看,2014-2018年是成立高峰期,2015年為各品牌關聯公司成立的最高峰,超過600家,占比22%。2022年至今,僅成立了3家生鮮電商品牌關聯公司。
(圖片截自天眼查App)
據天眼查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生鮮電商賽道中有近500個品牌曾產生1,000余起的融資事件。2022年至今,該賽道已發生十余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50億人民幣,融資總額比2021年同期減少50%。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我國共有7.2萬余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電子商務”,同時包含“生鮮、水果、蔬菜”,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生鮮電商相關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占比近2成。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生鮮電商相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1.9萬余家,占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27%。湖南省和山東省次之,分別有7,400余家和4,400余家相關企業。行業分布上,60%的相關企業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傳出“原地解散”的消息。每日優鮮從2015年走到今天,7年獲得超100億元融資。目前,騰訊是每日優鮮的第二大機構股東,持股7.9% 。
據晚點LatePost消息,每日優鮮目前負債15-18億元。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每日優鮮公司管理層就在對外尋求資金,期間曾向京東、國美、順豐、華潤等和多家地方性民營企業尋求融資或收購,均未有明確進展。今年7月中旬,公司宣布山西東輝集團投資每日優鮮2億元,目前這筆錢也尚未到賬。
接下來,每日優鮮仍將保留三塊業務,包括次日達、優鮮菜場和零售云業務。其中,次日達業務由京東提供貨源和配送服務,每日優鮮收取交易傭金;優鮮菜場在全國承包了超過100個菜市場,改造后收取租金,賺差價;零售云業務提供SaaS服務,為三四線城市的大型商超提供系統和配套的APP、小程序,用戶可在其下單并由商超自己配送,每日優鮮收取交易傭金,目前用戶少、規模較小,但可以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