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羅敏被罵上熱搜背后,更多受害者正浮出水面

1.趣店爭議愈演愈烈
一天內,趣店羅敏上了三次熱搜。
7月26日,明星賈乃亮和《奇葩說》辯手傅首爾接連對合作趣店直播一事致歉。二人都表示,合作之前由于疏忽大意,未對品牌前身進行充分背調。
聲明中,賈乃亮表示已在第一時間解約,并且不會再有后續合作。單次合作的傅首爾更是直言:“不應該接這份工作,腸子都悔青了”。
(截自賈乃亮、傅首爾微博)
在同一天,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點評東方甄選拉黑趣店羅敏一事也上了熱搜。此前,趣店羅敏給東方甄選狂刷禮物遭拉黑,董宇輝回應稱,“剛畢業的導演小哥跟羅敏有私人恩怨,自己聽完之后覺得挺合理”。
對此,李國慶認為羅敏就是去東方甄選直播間蹭粉絲蹭流量去了。抖音的直播機制是,打賞額高的人,其頭像會出現在直播間最上方,其他觀眾都能通過該頭像前往其主頁。因而李國慶覺得羅敏被拉黑也在情理之中:“花五萬打賞就能沖到榜一,這也忒賺了”。
事實上,自從7月19日中午,一場短暫的聊天直播以后,羅敏已經有一周沒有再開播了。但是針對趣店過去校園貸歷史的爭議一直未曾停歇,且輿論持續發酵。
賈乃亮和傅首爾助力羅敏直播帶貨也是17號的事情了,卻直到26號才出面致歉。這說明他們致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實在撐不住網友持續的謾罵。
盡管如此,自從17日漲粉近390萬以后,“趣店羅老板”賬號并沒有因輿論而大幅掉粉。甚至這個賬號最近的短視頻還都在為30號的直播預熱。而趣店預制菜項目的另一個賬號,更是還處于持續漲粉階段。
(數據來源:蟬媽媽)
讓羅敏備受爭議的,是“趣分期”的歷史,謾罵他的網友也都是校園貸的受害者和同情者。但是做預制菜的“趣店”,其直播帶貨的行為實際上并沒有對網友造成損害。
正如賈乃亮在致歉聲明里所說,其團隊在合作之前也已核實了趣店的相關資質,并且抽檢了品控。作為一個食品類品牌,趣店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格的。
對于消費者來說,罵是一回事,“薅羊毛”又是另一回事。更多趣店直播帶貨的觀眾,所關注的還是能不能用一分錢抽到酸菜魚,而非創始人是否有黑歷史。
因而跳出校園貸來看,17日羅敏為趣店造勢的直播帶貨,其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其他做自播的小品牌們。羅敏這樣用幾千萬乃至上億的資金送東西、打廣告、買流量,還請明星助陣,這是其他小品牌們都做不到的事。
如果大量資本跟羅敏一樣涌入直播間,小品牌們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2.創業不止,燒錢不止
從羅敏的創業史來看,對于他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自從2014年靠“趣分期”發家,羅敏就已經掌握了大量資金。當時的趣分期,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5輪融資,總金額超4億美元。這也為羅敏之后的創業路做好了鋪墊。
2016年,國家開始重點打擊校園貸,趣分期也從此退出校園,專注現金貸業務。2017年,趣分期更名“趣店”并赴美上市。當時的趣店正處巔峰,其市值一度高達110億美元。
但是隨著股東螞蟻金服的退出,趣店的主營業務走向沒落,羅敏開始找尋新的機會。2017年,趣店推出“大白汽車分期”,主要是為購車者提供融資租賃服務,這跟原先的現金貸業務還是有著一定關聯。
而羅敏的“撒錢”之路,也是從大白汽車開始。當時恰逢直播答題大熱,趣店為給新業務造勢,宣布旗下子品牌“大白汽車分期”與映客旗下的在線答題“芝士超人”達成1億元的戰略合作。
這一億元此后大多用于“大白汽車答題專場”的獎金之中,實際的投資回報率則不得而知。但舍得花一億為新業務打廣告,羅敏也算為數不多了。不過這次燒錢并未讓大白汽車做起來,由于盈利緩慢,僅過去一年時間就被曝大規模關店、裁員。
即便如此,羅敏還要在裁員上燒一次錢。當時有趣店認證員工在脈脈發貼稱:“趣店去年年底招聘的管培生,經過激烈的協商,走了80%,拿著N+6.5補償走人”。也就是說,這些被裁的管培生,人均拿到了近10萬元的補償。羅敏真可謂是不想錯過任何一次燒錢營銷的機會。
此后趣店還進軍過在線教育、家政服務等行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2020年,趣店又推出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打出“百億補貼”旗號的同時,還邀請了趙薇、賈乃亮、黃曉明、雷佳音、鄭愷五位明星站臺。這樣的營銷模式,跟如今的預制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的五位明星代言人,更是在萬里目的抖音直播間進行了連續五天的直播帶貨。值得玩味的一點是,此次陷入輿論的賈乃亮和傅首爾,也是當時萬里目直播帶貨的重要嘉賓。
不過在當時,即使陣仗要比這次大得多,也并沒有人對趣店的歷史進行過攻擊。由此看來,主要還是趣店接連燒錢營銷的行經,中傷了同行們。
3.撤退之后,留下一地雞毛
縱觀羅敏的燒錢史,即使每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但大舉燒錢營銷之后,其離開的行業都不同程度產生了“內卷”——將燒錢作為爭奪市場的主要途徑。
比如跟“大白汽車”同為汽車融資租賃行業的“彈個車”。其從2017年,即趣店入局這一年,開始投入了大量資金到營銷之中:簽約明星薛之謙、和電影《頭號玩家》跨界營銷等等。砸進10億做廣告營銷后,卻仍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而在直播帶貨領域,隨著頭部主播相繼退場,如今的直播帶貨已經開始往品牌自播方向發展。在各個品牌的小主播們兢兢業業叫賣商品之時,攜上億資金空降、一天漲粉近390萬的趣店,無疑是對他們的一場“降維打擊”。
如今的直播間里,很多都是小品牌和國貨品牌的自播,它們遠沒有趣店那樣的體量,帶貨也只是為了把物美價廉的商品推銷出去。而趣店一入局就采用燒錢的低價策略,據說17日當天的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2.5億元。
論便宜,沒有哪家小品牌敢賣上萬份一分錢的商品,也沒人能一晚送出上千臺iPhone13。論銷售額,2.5億元也是個天文數字。本該用于推薦優質商品的直播帶貨,卻成了一場比拼資本的游戲。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因為趣店的黑歷史,17日的直播完全可以說是一次重大成功。而這種成功也將動蕩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的格局,燒錢換流量的直播間只會越來越多。“只要有錢就能做品牌”將成為共識,沒有人再關心商品質量的好壞。
然而“劣幣驅逐良幣”只能換取一時的市場,像趣店過去的“萬里目”那樣做渠道或許還不會遭人反感,但預制菜做的是品牌,長期經營是必須的。
7月18日,羅敏在趣店預制菜的戰略發布會上曾表示:“資本市場對我們非常不看好,但創業是一個非常長線的事情,比馬拉松還長,任何一家企業都會有起伏”。
然而剛剛經歷17日的爆火,趣店就匆匆開啟加盟,甚至還提出要為加盟商提供一年的免息貸款。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趣店的過往,并揣測羅敏這次還是來賺快錢的。
而如果一個專注“撈快錢”的品牌在直播間里肆虐,平臺或許賺到了流量,消費者或許撿到了便宜。唯一的受害者,就只剩下專注產品本身、不愿追逐流量的小品牌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