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1月15日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梳理發現,消費者不滿直播電商“低俗”“虛假比價”等問題,“搖一搖”跳轉廣告泛濫令消費者不堪其擾,變種“生鮮燈”存在“屢禁不絕”隱憂,短視頻平臺微短劇誘導付費,大學生“整頓”不合理餐具收費,網紅零食“學歷造假”導致消費者“踩雷”等有關案例涉及的消費維權問題較為突出。
截自中消協官網
2023年四季度,消費者在電商直播間的不良體驗引發輿論關注。有消費者稱,有電商主播在帶貨美妝商品時內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費者向品牌方提出質疑稱“品牌形象不要了嗎”。此外,一些電商主播存在“虛假比價”爭議行為,被質疑有誤導消費之嫌。有消費者反映,一主播在銷售一款洗發水時,出示的電商平臺同款商品價格截圖不完整,沒有包含優惠信息;其在銷售一款首飾時,用作對比的其余店鋪的銷售頁面價格截圖,實際上高于平臺內官方旗艦店的價格。
2023年“雙11”期間,“搖一搖”跳轉廣告泛濫之勢引發諸多網民熱議。不少網民在社交平臺吐槽“互聯網的盡頭是搖一搖跳轉到購物平臺”“條條大路通電商”。打開一款APP時稍不留意就會跳轉到另一款購物軟件,導致網民只能“萬分小心,就怕手抖”。江蘇省消保委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有九成投票者厭惡“搖一搖”跳轉廣告,認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權益。社交平臺上,“如何關閉搖一搖廣告”等話題近年來不時引發網民熱議,不少網民“想關又不能關”,而部分企業不僅沒有針對消費者訴求改進相關服務措施,反而抓緊推廣“搖一搖”跳轉廣告。
截自江蘇省消保委公眾號
2023年12月,“爸媽上癮微短劇”相關話題引發輿論熱議。當下快手、抖音、騰訊、愛奇藝等平臺均推出大量微短劇視頻,其中有的需充值平臺會員或付費購買劇集才能觀看全部內容,一些微短劇視頻內容存在誘導消費等問題,導致不少中老年消費者遭遇侵權。社交平臺上網民曬出的賬單顯示,父母的微短劇訂單少則數千元,多的甚至達到數萬元,其中不少訂單均為自動扣款。南方都市報客戶端報道稱,中老年人對使用手機不熟練,在受到“解鎖一集只需0.9元”等廣告宣傳誘導后,很難注意到“默認下一集自動解鎖”等選項,導致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全部微短劇劇集。待子女們發現后,卻面臨著申訴手續繁瑣、能追回的金額聊勝于無的尷尬境地。有網民稱,逐個投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有的商家甚至“換了馬甲”或直接下架視頻,導致維權困難。
12月下旬,上海市消保委對一款標有“東北農業大學”字樣的網紅零食展開調查,東北農業大學后續回應稱,學校不開展對外生產經營工作,學校與商品包裝上所標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沒有開展過任何合作。此類“學歷造假”零食多在電商平臺售賣,且售賣品類五花八門,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
圖源:上海市消保委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