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報告:快手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直播就業呈現四個特點

2月28日消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23直播平臺就業價值報告》(簡稱報告)。報告內容顯示,截至2023年底,快手平臺共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視頻直播就業呈現出數字職業化、直播產業化、從業大眾化和就業規模化四個特點。
其中,在直接就業方面,快手平臺直接帶動2244萬個就業機會,主要崗位有短視頻創作者、主播等;在間接就業方面,內容生態帶動560萬個就業機會,主要崗位有團隊就業、MCN機構、直播公會、代理商、服務商等;電商生態帶動1218萬個就業機會,主要崗位有直播銷售、物流倉儲、運營管理、生產制造、產品研發、原材料采購等。
人民大學《2023直播平臺就業價值報告》 圖源:快手科技公眾號
報告指出,快手平臺能夠發揮如此重要的穩增就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過供給側、需求側和配置效率三個維度共同發力。供給側方面,平臺催生新業務,賦能傳統生態,提升就業規模;需求側方面,平臺通過擴大社會總直播帶崗,提升需求,進而擴大就業需求;配置效率方面,平臺通過擴大社會總直播帶崗,提升需求,進而擴大勞動要素供需匹就業需求配效率。
另外,快手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電商、線上營銷等核心業務,創造了如探店達人、美妝博主、快影講師、影視解說員、MCN機構主播培訓師、新媒體運營師等174個新職業,推動了職業數字化和數字職業化的快速發展。
圖源:快手科技公眾號
快手短視頻直播生態下的新職業主要分布在八個領域,具體包括直播電商、內容創作、直播與產業發展、本地生活(生活服務)、商業廣告、職業發展與科普教學、技術服務、機構及其他。快手平臺不僅覆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中1639個職業的8成以上,而且對于其中首次標注的97個數字職業,快手平臺還至少覆蓋了92個。
報告提到,快手平臺能夠利用數字技術加速勞動要素供需雙方的信息匹配效率,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勞動者的就業比例和福利水平。
快手平臺的快聘業務,創新性地推出了直播帶崗的新模式,數字技術結合獨特的信任文化極大地提高了匹配效率。截至2022年,快聘已經吸引了月度達2.5億人次的藍領勞動者參與,直播場次超500萬場,提供崗位的企業總數達到24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