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布局7年,格力進軍外賣市場

1.時隔七年,格力再次進軍餐飲外賣
繼抖音、京東相繼入局外賣行業之后,又一個意想不到的玩家要來搶美團的“飯碗”。
8月16日,多家媒體報道,格力最近新成立了一家餐飲管理公司,其經營范圍包含外賣遞送服務、食品互聯網銷售等類型。
據天眼查APP顯示,8月11日,珠海格創優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甘錦鴻,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含外賣遞送服務;餐飲管理;日用品銷售;禮品花卉銷售;農副產品銷售;初級農產品收購等。
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由珠海格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格力集團官網顯示,珠海格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是格力集團屬下的一家大型物業管理公司,成立于1993年,兼營多種服務經營工作。
相關媒體報道顯示,這并不是格力第一次入局餐飲外賣行業。
早在2015年,格力就與樂棧517達成合作,共同推出支持“即食餐品”配送的“樂棧”智能配送柜。
據介紹,該智能配送柜以平臺化方式向所有第三方線下餐飲店、快遞公司、商超、生鮮食品、電商平臺、外賣O2O平臺以及各類社區服務商開放,提供本地化智能配送服務。
當時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位的董明珠,也出席了戰略合作發布會,親自為這個餐飲智能柜項目站臺。他們的規劃是,在三年時間內,于全國50個城市設立數十萬個網點。
圖源:中關村在線
但實際上,這個項目后續發展不了了之,格力的初次外賣嘗試經歷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格力入局的智能取餐柜,在近期卻迎來了曙光。
據《中國消費者報》消息,部分平臺智能取餐柜近期開始面向騎手試水收費,騎手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使用,目前已覆蓋合肥、南京等城市部分點位。如果收費模式可以跑通,將進一步攪動外賣市場格局。
七年之后,格力再度進軍餐飲行業,重心應該會集中在外賣行業上。
圖源:中國消費者報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再度入局餐飲外賣行業,和董明珠的關系已經沒那么大了。
因為在2016年10月,董明珠已經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務;格力集團也在2019年12月出讓了格力電器15%的股權,不再是格力電器的最大股東。
但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雖然董明珠不再執掌格力集團,但多元化探索的思路,仿佛還留在格力的基因中。
在外界眼中,兩者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跨界入局外賣,格力的野心還在擴張。
2.格力大跨界,持續多元化探索
從產業投資跨界到餐飲外賣行業,格力跨越的范圍不可謂不小。
但結合過往的經歷來看,大跨界,在格力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兒,尤其是董明珠治下的格力電器。
從2015年開始,董明珠開始了她的多元化探索之路:2015年造手機,2016年收購珠海銀隆搞新能源、造車,2018年搞芯片研發,2019年探索電商渠道變革,最近兩年還入局直播帶貨。
但關于這種多元化和跨界的發展戰略,輿論各界始終不理解,也不看好董明珠的選擇。
據此前媒體報道,就連格力集團前董事長朱江洪都站出來反對:如果自己沒有退休,不會讓格力造手機、造汽車。
以造新能源車為例,2016年,董明珠曾計劃通過格力電器以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100%的股權,但被股東大會否決,其后她執意以個人名義入股。
被格力十分重視的手機項目,引發熱議。但是卻沒能獲得銷量暴增,以格力淘寶旗艦店為例,格力手機的月銷量只有個位數。甚至在銷量不佳的情況下,市面上還曾多次傳出格力手機被內部員工購買并用作獎品的傳聞。
但董明珠依舊堅持自己的判斷,并且她堅信,“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
被群嘲的格力手機,在七年時間里發布了6款產品。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直言“我現在做的手機也不比蘋果差”,因為格力做手機不單是為了搶手機市場,而是根據自身家電業務做的規劃。
圖源:新華視點
前文提到的新能源收購案例,董明珠用個人名義拉上王健林和劉強東以30億共同增資入股銀隆,如今銀隆已改名格力鈦,正式成為格力的一員。
至于芯片,董明珠也很堅持,她在2018年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說“哪怕花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隨后成立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
除了董明珠和格力電器之外,格力集團也加快了對新能源造車的布局。
2018年5月,格力集團計劃投入資金52億元收購新能源汽車材料公司長園集團20%的股份;2021年1月,多家媒體報道稱,珠海國資擬向智能汽車公司FF投資20億元,格力集團也參與了投資。
當然,最值得注意的、也最成功的變革,還是格力對電商零售渠道的革新。
格力商城
2019年底,格力開始銷售體系改革,通過格力商城初步探索新零售,接著推動線上第三方電商平臺、格力董明珠店與3萬多家線下專賣店深度融合。董明珠表示,"我們鼓勵經銷商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因為消費者已經變了。"
以空調為例,2019年格力空調線上銷售占總銷量的比例為10.87%,隨后兩年這一比例提升至17%以上,渠道改革效果初顯。
在電商渠道變化中,又以直播電商最為醒目。
據財聯社報道,2020年,董明珠一共進行了13場直播,創下476.2億元的銷售額,占據當年總營收的四分之一。去年雙十一,格力以30億的銷售額拿下全網空調零售第一。
在直播的過程中,董明珠也逐漸適應了主播的新身份。在此前的采訪中,她直言"直播,就是老總該干的事。要接地氣,整天高高在上是不行的。"
總的來看,格力電商和格力集團的多元化探索還在持續進行中。看似“跨界”的業務,也在不斷堅持中,收獲成果。
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話來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
對于這些傳統企業來說,在漸趨保守的世界里,進行多元化擴張,其實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生存。
3.巨頭跨界入局,為了自我革命
在餐飲外賣領域,除了格力的跨界入局之外,近一段時間以來,抖音、京東也接連布局。
從更大的領域來看,互聯網企業們和眾多傳統零售廠商,都開始進行各種跨界變革。
比如傳統零售廠商沃爾瑪,在面對電商的侵襲之際,主動貼近即時零售賽道。
相關數據顯示,沃爾瑪在國內的線下大賣場門店100%上線京東到家和京東小時購,并100%應用達達優揀“眾包揀貨”創新模式。今年618當天,沃爾瑪在京東小時購的銷售額達到去年的7倍。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一個典型的消費場景是消費者在沃爾瑪購物之后,可以通過小程序自主下單付款,比通道結賬方便,并且還可以直接送貨上門。
除了零售廠商外,汽車廠商也開始向董明珠學習,造手機。近一段時間以來,先后有吉利集團收購魅族手機、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宣布造手機。
電商巨頭們也開始再度入局實體產業,不管是實體零售,還是直營物流,城郊大倉,這些原本的“臟活累活”再次進入視野范圍。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傳統廠商在主動革命。
以淘寶為例,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期,淘寶位于上海的時尚集合店已經重新開始營業,將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
作為新零售代表的盒馬鮮生,在探索6年之后,決定加強對線下市場的重視,向傳統實體零售學習。
今年年初,盒馬創始人侯毅在內部信中透露,盒馬鮮生已明確從原來的“線上發展為主,線下發展為輔”轉為“多業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將線下訂單占比從30%提升到50%。
近期,盒馬鮮生投資百億的自建物流體系,也迎來成果。位于成都和武漢的兩大供應鏈運營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總的來看,除了格力之外,巨頭們紛紛入局之前從未或不愿涉及的賽道。在這個大背景下,格力集團入局餐飲外賣行業的舉動,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國內外賣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8117億元,后續還會持續增長中。外賣行業的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目前來看,外賣市場中的美團餓了么格局比較穩固,但格力的跨界入局依舊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