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阿里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大模型全面升級

4月11日消息,在今日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發表《與實俱進,為創新提速》的演講。
張勇表示,從2009年成立,阿里云已經走過了14年,現在到了一個歷史關口。
阿里云誕生之初,就是讓計算成為公共服務,從買計算機到買算力,讓更多企業從信息化走向數字化。
“當時有很多討論,真正相信云計算的未來是一個不容易的判斷。”他說,當時阿里有三句判斷:互聯網是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會像計算機一樣工作,云計算是一種公共服務。這些的判斷在今天都成為了現實。
他回憶,2009年的雙11,負責電商業務的他還是阿里云的客戶,當時對云沒有信心,還做了備用方案,要限流或者降低頁面負載,就準備了一個黑白頁面,如果不行就切換到黑白頁面。
張勇認為,面向智能化時代,所有公司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互聯網時代,還有先后之分,首先利用技術和數字化的企業會取得領先;而在今天,數字化初步改造的基礎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和產業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線,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值得用AI技術重做一遍。
阿里云未來的目標,一是讓算力更普惠。推動低代碼和Serverless發展,提升開發者服務,降低開發門檻。覆蓋1000萬開發者,云產品全面Serverless化;加大軟硬一體技術研發,提升規模化運營效率,持續釋放技術紅利。過去十年單位算力成本下降80%,存儲成本下降88%
二是讓AI更普及。在基礎大模型和通義大模型的基礎上,讓行業和企業都有自己的專屬模型。
張勇表示,阿里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全面升級。
張勇表示,AI大模型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人類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就像工業革命一樣,大模型將會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并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2019年起,阿里即開始進行大模型研究,并在近期推出階段性的研究成果:通義千問大模型。張勇介紹,釘釘、天貓精靈等產品在接入通義千問測試后,變得聰明了很多,像天貓精靈,不僅能回答家里小朋友的各種刁鉆問題,還多了一份情感連接,成為更溫暖更人性化的智能助手。
釘釘接入通義千問測試之后,可以自動生成工作方案,也可以在會議紀要后自動生成總結和待辦事項,還能拍一張功能草圖自動生成小程序。
圖源:阿里巴巴官微
他同時指出,大模型是一場“AI+云計算”的全方位競爭,超萬億參數的大模型研發,并不僅僅是算法問題,而是囊括了底層龐大算力、網絡、大數據、機器學習等諸多領域的復雜系統性工程,需要有超大規模AI基礎設施的支撐。
張勇表示,面對全新的AI時代,阿里云已經做好了準備。十多年來,阿里云已經累積了從飛天云操作系統、芯片到智算平臺的“AI+云計算”的全棧技術實力,今天,阿里云將把這些AI基礎設施和大模型能力向所有企業開放,共同推動AI產業的發展。
“一家企業的想象力終歸是有限的,釋放AI潛力要靠無數人探索。”張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