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湯道生:大模型只是起點,產業變革是更大的圖景

6月21日消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聯合騰訊,宣布升級“數字中國筑塔計劃”,共同推出“企業管理者人工智能通識課”系列課程,助力企業創始人和管理者擁抱AI。在第一課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簡要回顧AI的歷史,系統詮釋了大語言模型推動的技術變革,行業落地的挑戰與應對,以及企業擁抱大模型的基本準則。
湯道生首先回顧了AI發展的歷史,表示算法創新、算力增強、開源共創三大因素的疊加,構成了AI的“增長飛輪”。
湯道生指出,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可以靠各種第三方服務嘗試解決,大大增加了通用大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語言模型代表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有卓越的語言理解、強大的邏輯推理與溝通能力,能帶入角色,主動思考。
(圖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眾號)
他表示:“用大量數據預訓練的模型也推動機器視覺、語音識別、機器人等AI能力發生新的突破。通過對機器想、聽、看、動等能力的整合,AI也將真正成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助手。”
湯道生還提及到騰訊云新一代AI代碼助手,說其能實現AI對代碼的理解,輔助程序員編寫、排錯與測試,為軟件研發的全流程助力,提高開發效率與代碼質量。
湯道生通過線上廣告投放員例子表示,大語言模型不僅能與人溝通,更重要的是通過模型的精調,可以按需求產生一系列的執行步驟,比如聯網調用不同插件的能力,加上多模態讓AI同時能看懂圖,聽懂話,會規劃,能行動,這樣就可以做出更強大的應用,讓AI更像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助手,完成更高級的任務。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
湯道生表示:“大模型只是起點,未來,應用落地的產業變革是更大的圖景。企業過去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中,有很多依賴人來判斷、協調與溝通的地方,今天都值得去看看,哪些環節可以疊加AI的生產力,來提質、降本與增效。”
此外,湯道生給企業管理者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聚焦企業自身業務,挑選具體場景,讓AI成為服務的增量。第二,確保訓練數據質量,梳理出測試用例,建立上線評估流程。第三,確保服務合規,同時關注數據的產權與隱私。第四,使用云廠商工具,搭建一體化的模型服務,這樣效率比較高,節約訓練、運維的成本和時間。
據騰訊官網資料顯示,湯道生自2018年10月起帶領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推進公司在云與產業互聯網的戰略規劃與發展,同時聯合分管廣告營銷服務。湯道生曾任騰訊社交網絡事業群總裁,全面負責QQ通信、社交網絡平臺、增值服務、開放平臺的發展策略。在加入騰訊之前,他在美國任職于Sendmail和甲骨文公司,從事企業軟件研發與管理工作。湯道生曾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并于斯坦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圖源騰訊官網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