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張勇: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可用、可靠、可信”

6月26日消息,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會員代表座談會25日在中國尼山舉行。會議的主題是“共迎數字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信心·復蘇”。來自國際組織、全球互聯網領軍企業、權威行業機構等領域的近40位會員代表應邀參加座談會。
據光明網報道,座談會上,張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成為數實融合的全新發力點。他認為,數字經濟將在世界經濟發展和復蘇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借助數字化手段,可以更高效地分配資源,更快地恢復生產,更有效地刺激消費,從而帶來更深層次的數字化變革,為經濟復蘇注入新的活力。
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言(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官網)
在張勇看來,只有監管部門和企業之間開展積極且具有前瞻性的溝通與合作,推動關于數字產權、數字交易、數據資產交易,以及數據資產使用等多方面的規則構建,才能使新技術的使用不僅能為社會帶來新亮點和新進步,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規避在發展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張勇表示,未來數字經濟將更加智能、綠色、安全、可信。通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的迭代和變革,不僅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還能帶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造。
來源:世界互聯網大會官網
另外,在6月26日的主論壇上,張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可用、可靠、可信”,科技企業在追求技術先進性的同時,必須堅守社會責任感。
張勇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具備基礎扎實、場景豐富、數實融合這三方面的優勢,隨著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創新生態的發展壯大,這些優勢正在不斷鞏固和加強。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計算成為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09年阿里云寫下中國自研云計算操作系統的第一行代碼,開啟中國的云計算時代,經過14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形成全球第二的算力規模,算力產業年增長率近30%。阿里云的目標,是提供高質量、高性能的算力,“讓算力更普惠、讓AI更普及”。
張勇介紹,今年4月,阿里云“通義千問”大模型開放對外測試,目前已有超過20萬企業用戶申請接入,幾乎覆蓋所有新興和傳統行業。與此同時,阿里云啟動了“千問伙伴計劃”,與行業伙伴攜手共建創新生態,已經覆蓋油氣、電力、交通、金融、酒旅、企服、通信等行業,未來將打造更多企業專屬模型,推動各行各業更快更好地分享智能化紅利。
今年4月釘釘接入千問大模型(來源:阿里云公眾號)
張勇指出,創新中有很多不確定性,科技企業在追求技術先進性的同時,必須堅守社會責任感,要更加嚴肅、謹慎地對待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影響力。今年1月,阿里巴巴發布《科技倫理風險審查管理制度》,提出“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技術”三原則——可用、可靠、可信,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應該增進人類文明福祉,并解決真實的問題,應該有先進和穩定的技術,應該注重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并展現普惠、互信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