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談跨境電商:建議成立相關部門,并將使用跨境電商APP作為必修課

7月6日消息,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跨境電商專題論壇”今日舉行。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出席并演講。
李稻葵提出,對于跨境電商的各項措施,比如海關監管、支付等方面,要盡量便利化。“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千萬不要自己卡自己脖子”。李稻葵建議,監管單位應多聽聽業界的“抱怨”,最終能夠解決業界遇到的問題。
同時,李稻葵建議成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部門,他特別強調,要把“發展”放到前面。“這個部門每一個人的必修課就是必須用(跨境電商的)app,每一個人都必須是用戶”。
李稻葵說,“我是下載了希音(SHEIN)的,也下載了拼多多、閑魚,我都用,要不然你怎么能跟得上這個社會呢?你怎么能監管呢?作為學者,我怎么好意思對人家指手劃腳做一些事呢?你得了解它”。
他還呼吁,決策部門和對外談判部門,一定要了解、使用相關跨境電商業務,“如果能做跟這幫人交朋友更好,問問他們碰到的問題”。
李稻葵指出,數字經濟會改變我國的外貿結構,會給我國的外貿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支持我國應對當前逆全球化的浪潮,但是我們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而關鍵之關鍵就是決策部門必須了解跨境電商,必須用它的產品,必須跟他們交朋友,必須要落地,必須要接地氣。
(圖源:北京市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7日舉辦的第40屆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國際跨境電商發展論壇上,海關總署介紹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情況時說,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達到2.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7.1%。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跨境電商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海關對企業調查顯示,超七成企業對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預期平穩或增長。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占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4.9%,占比與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1.53萬億元,增長10.1%,占全國出口總值的6.4%;進口5278億元,下降0.8%,占全國進口總值的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