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科院《數字生態就業創業報告》:2021年微信衍生4618萬個就業收入機會

8月11日消息,昨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基于微信生態研究完成并發布了《數字生態就業創業報告》。報告顯示,隨著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加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數字生態催生了大批新職業、新崗位,數字化就業快速崛起。
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共同構成的微信數字生態,在2021年衍生的就業收入機會達到4618萬個,同比增長25.4%。
報告顯示,自2014年開始,微信生態的就業收入機會逐年遞增。2017年,微信推出小程序,不斷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經營與私域運營,目前帶動就業收入機會超800萬。而自2020年起微信視頻號正式內測并發布以來,圍繞視頻號創作、運營、直播帶貨的衍生就業收入機會也出現快速增長,2021年,視頻號衍生的就業收入機會比上一年增幅超過1000萬。
2021年微信生態就業機會分布圖顯示,2021年共有2438萬個就業收入機會由微信公眾號、微信私域運營等帶動,839萬個機會由小程序開發、產品、運營等帶動,1341萬個機會由視頻號拍攝、直播帶貨等帶動。
從微信生態就業者群體調研來看,青年是數字生態就業主力。從調研情況看,72.5%的微信小程序從業人員年齡在35歲或以下,在公眾號和視頻號從業人員中這一群體的比例分別為57.8%和48.3%。數字化工具有效降低了就業門檻,豐富了就業選擇。
另外,數字生態可以為青年從事多份職業提供可能。數據顯示,共有27.6%的從業者同時從事2份及以上的工作,2份工作者占9.8%,3份工作及以上者占17.8%。自媒體成為青年開展副業的熱門選擇。
同時,數字生態從業者的職業認可度不斷提高。對微信生態中視頻號、公眾號、小程序從業者的調研顯示,分別有47.3%、31.7%、28.9%的從業者愿將當前從事的工作作為終身職業。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生態也成為了農村就業創業新選擇,數據顯示,公眾號從業者有65.7%出生于縣城、鄉鎮、農村區域,現在卻有79.0%工作于直轄市、省會城市或地級市市區;小程序從業者有72.9%出生于縣城、鄉鎮、農村區域,現在有83.6%工作于直轄市、省會城市或地級市市區。
視頻號從業者中,有許多“新農人”通過直播帶貨,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