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布局全球航空物流,把快遞戰打到天上

一、極兔與海航貨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的商業世界里從來都不缺令人驚喜的黑馬和奇跡。
前有半路殺出的拼多多,今有崛起的快遞界黑馬極兔速遞。
近日,極兔速遞與海航貨運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航空物流領域的合作。
這意味著,極兔的物流網絡將覆蓋到全球更廣泛的區域。
而在航空貨運的選擇上,可以一窺極兔國際物流的野心。
目前,海航貨運已經建立擁有600余架飛機腹艙運力、2000多條航線、覆蓋國內外30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運輸網絡,并且在東南亞、歐美等國際航線具備資源優勢。
而極兔副總裁后軍儀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極兔現已將快遞末端運營網絡覆蓋至亞洲、拉美及非洲在內的13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持續大力發展歐美國家跨境業務,希望雙方在國內快遞、跨境物流方面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兩相對比下,不難發現,海航貨運正符合了極兔拓張歐美市場的需求。
在出海方面,極兔發展得一直很快。
2021年1月,極兔國際成立。就在兩個月后,首架全貨機正式首飛。
今年1月,極兔在中東跑起來了,先后在沙特、阿聯酋這樣的土豪國家開始營業。之后的四個月里,又瞄準墨西哥、巴西、埃及等多個人口大國展開業務。
(圖源:極兔官網)
目前,極兔速遞已經覆蓋了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等13個國家,出海勢頭正盛。
另一邊,極兔的國內多年老搭檔——拼多多,近期也被傳出正在籌備出海項目的消息,并已經在密集接觸華南的大賣家。而物流方面,拼多多和極兔已經在對接中,也就是說拼多多出海的物流搭檔很有可能還是極兔。
依托拼多多出海,極兔還將繼續拓寬國際物流業務線,獲得新增長。
回顧極兔這幾年的發展,人如其名,像極了一只正在極速奔跑的兔子。
作為起家于東南亞的互聯網快遞公司,極兔起初在印尼做起。其創始人李杰將中國快遞行業的模式原封不動地照搬過去,很快就以壓倒性的優勢將本土的快遞公司擠出了市場,成為了當地的行業巨頭。
現在,極兔已經服務了印尼本土1億多名用戶,占其人口近40%。
這也不難理解,印尼市場與國內有很多相似性,將國內多年探索出來的路復制過去,成功幾率自然比較高。
而在此后的四年時間里,極兔的業務逐漸擴張,一路橫掃東南亞國家的快遞業務,站上了東南亞物流的金字塔尖。
二、極兔在中國市場急速奔跑
盡管極兔最先發家于東南亞,但其身有中國血統。
創始人李杰出生于中國,1998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營銷專業。他還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同門師兄弟,同時也是段永平的高徒。
李杰的野心也遠不止于東南亞,2020年,他率領極兔進軍中國市場。要知道的是,彼時的中國快遞市場已經被順豐、“四通一達”分去大頭,要想從中分得一杯羹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極兔通過收購龍邦速運,獲得了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資格證。
為了從巨頭中爭搶用戶,極兔更是使出互聯網的慣用伎倆,大打價格戰,將國內物流的價格再次壓低,甚至打出“八毛發全國”的王牌,炸穿了行業底線。
這一超低價策略遭到了快遞公司聯合抵制,并且受到了行政處罰。但即便如此,低價仍然是它的殺手锏和牢固的標簽。
2021年10月,極兔官宣收購了百世國內快遞業務,從此,“四通一達”變為“三通一達”。盡管當時百世是快遞中排行末尾的公司,但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2021年6月底,百世快遞已經覆蓋全國大概有兩萬多家站點,省市覆蓋率為100%,區縣覆蓋率也同樣高達98%。
極兔收購百世,意味著其將占據國內快遞約14%的市場份額,一躍成為國內第三名,進入第一梯隊。
這一大動作不僅可以全面拉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水平,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得一張覆蓋全國的成熟快遞網絡,幫助極兔進一步實現市場的再突破,成為可以和“三通一達”扳手腕的存在。
今年5月,極兔的全網日均票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單,這是什么概念?
以同行公布的4月份數據來對比,順豐的日單量為2500萬,申通為2700萬,韻達為3800萬。也就是說,極兔已經超越了順豐、申通,直追圓通和中通。
但其實,如果極兔僅僅是做一家純粹的物流公司,幾乎不可能比得過與淘寶天貓深度綁定的“三通一達”。
極兔也深知這一點,故而李杰選擇與同門兄弟黃崢合作,借助電商平臺獲得巨量訂單。
而極兔和拼多多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就在于價格低廉,這是彼此的契合點。對于沒有自建物流的拼多多來說,也正需要一個能夠深度合作的伙伴來滿足需求。
背靠拼多多,短短10個月內,極兔的日單量已達到了2000萬的驚人數字。
電商平臺與物流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關系,極兔與三通一達的較量,也是淘寶天貓與拼多多的博弈。
縱觀極兔的發展,兩年時間里,就成為了東南亞第二、印尼第一的快遞公司;又是兩年時間,成為能與國內物流抗衡的“新星”,極兔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快。
三、國內快遞紛紛“出海”
國內增長空間見頂的背景下,國內巨頭將增長的期待寄托于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出海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共同的選擇。
而物流作為電商行業的核心基建,當電商時代的大風終于刮到海外,曾經在國內激戰的快遞巨頭們,也在加速沖擊國際市場。
以順豐為例,作為國內第一個貨運航空民營企業,順豐出海也有十多年了,雖然缺少商流,但也在積極投入貨運機場、海外倉等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1年末,順豐已能通達35個國際及地區站點,全球累計運營111條航線,5.78萬次航班。
隨著湖北鄂州機場投入使用,將再新增9條國際直飛航線,順豐以東南亞為核心的出海計劃也將逐步推行。
無獨有偶,京東、阿里也在不斷加快全球化的步伐。
而目前京東已經在英國、德國、荷蘭、中東等地開設了海外倉,截至今年3月,總共在全球運營了80個海外倉和保稅倉。
今年1月,還與加拿大跨境電商Shopify達成戰略合作,以保障物流需求的穩定性、擴大商流體量。
作為阿里出海的一把利劍,近兩年的菜鳥在法國、西班牙等地建全“最后一公里”自提柜、自提點取貨等服務,截至2021年9月,菜鳥的自提網絡已經覆蓋巴黎95%以上的消費者。
就在上個月,菜鳥在開放周上正式推出了國際快遞快線產品,未來還將重點覆蓋歐美六國,包括英國、西班牙、法國、德國及美國等。
無論國內國外,極兔總能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開拓一片疆土,但發展過快的極兔也面臨著比其他巨頭更多的問題,比如服務不好、管理不精細、用戶滿意度不高等。
如果極兔想要有更長久的發展,重速度的同時更應該重質量,才能將這些打下的江山轉化為真正有用的忠實用戶群體。
隨著跨過的國界增多,面臨的考驗勢必越來越多,未來的極兔會怎樣,可能只要時間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