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美團內部正在打造AI模型

1.美團正式入局AI大模型
你有沒有發現,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起,AI生成、大模型等人工智能似乎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改變著整個世界?
近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中關村論壇中演講時宣稱:“我們正處在全新起點,這是一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時代,大模型改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改變世界”。
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在阿里峰會中提出,AI大模型將會被各行廣泛應用,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并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周鴻祎、馬化騰、劉慶峰等人也曾表示,AI大模型將帶來新一輪工業革命,帶來新的顛覆和機遇。
你以為AI大模型的開發只與這些互聯網、科技大廠相關?錯了。
可能大部分人都從來沒有想到過,就連“送外賣”的美團,也要正式加入AI大模型的行業爭奪了。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AI的應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手機或互聯網行業,AI的應用方式多種多樣,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團內部正在打造AI模型,將開發自己的AI功能,并將其應用到用戶中。
王興稱,多年的運營讓美團積累了大量專有數據,正因如此,美團將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對 AI 技術進行投資,以期讓 AI 技術造福所有人。
這表明,作為服務零售行業巨頭的美團也將要正式將入AI大模型的競逐隊伍當中,致力探索AI應用場景與潛力,并加速其落地運用。
實際上,這并不是美團第一次對AI研發進行探索。
今年開春,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退休兩年后,帶著“AI英雄榜”強勢復出。他宣布創立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并個人出資5000萬,揚言‘’要打造中國OpenAl‘’。
這幾天,王慧文更是卸任美團執行董事并放棄超級投票權,要將更多的時間投放到奔赴AI大模型等領域上。
王興在朋友圈中表示對王慧文的大力支持。他說:“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于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沖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之后,王興以個人身份參與“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并出任董事。
美團本次宣布打造自研AI大模型,也許意味著兩位創始人將會有更深一步、更大領域的合作,將掀起AI開發領域的又一陣風。
2.各大廠商跑步入局,AI發展布局巨變
人工智能,這并不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提法。那為什么ChatGPT的問世還能引起全世界的巨大反應呢?主要在于,它直接樹立起了生成式對話機器人的行業標桿,促進人工智能從辨別式走向了生成式。
大模型給人工智能賦予了靈魂,讓AI從只會服從已學程序的“人工智障”變成了能夠從千億模型中靈活生成多樣方案的智能助手。
如果把AI大模型應用在更復雜的領域,例如芯片設計,只要模型參數足夠,就能衍生出無數的可能性,幫助人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出最優化的芯片方案。這不就是妥妥的生產力大機器嗎?
出于對其背后巨大的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看重,百度、阿里、騰訊、華為、360、商湯等科技大廠、AI巨頭對大模型布局很早就開始了,持續投入了大量研發,在該領域沉淀已久。
日前,百度對外宣布,作為國內首個對標ChatGPT的語言大模型——“文心一言”,自內測開啟以來已完成4次技術更新大升級,其推理性能提升近10倍。百度將會很快正式推出文心大模型的3.5版本。
而實際上,文心大模型的誕生可以回溯到2019年3月。這幾年來,該模型不斷接受訓練升級,已經能夠綜合運用于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態生成等多個場景,為工業、能源、金融、通信等多個行業賦能,為用戶提供特定AI解決方案和應用。
阿里也自19年就開啟了AI大模型研發,并在21年發布了PLUS、M6大模型,應用于天貓精靈、車載系統和智能客服等。23年4月,阿里正式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支持多輪對話、文案創作、邏輯推理、多模態理解等功能。
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表示,未來,阿里包括天貓、釘釘、高德地圖、淘寶、優酷、盒馬等所有產品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改造。
在toB方面,國內AI大模型也有長足的發展,甚至走在世界前列。例如,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已成功在多個案例中為煤礦、水泥、電力、金融、農業等行業創造更多產業價值,同時已為全國20多座城市提供了綠色穩定的算力基礎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已孵化和適配了30多個主流大模型,中國一半以上的原生大模型正是基于此開發的。
華為昇騰計算業務CTO周斌表示,昇騰未來“會堅定地服務于整個國家的人工智能應用生態,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礎算力底座”,以促進中國人工智能生態發展。
各路互聯網巨頭紛紛亮出高招,大肆爭奪AI大模型開發市場與機遇。而美團此次入局,也并不是打無準備的仗。
美團的服務互聯網涵蓋了吃、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擁有豐富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可以為大模型訓練數據庫的建立提供深厚基礎,推動各種各樣的前沿技術用到實際產品中。
據美團點評技術委員會算法通道主席何仁清介紹,美團的AI團隊正在構建的AI相關技術囊括了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
倘若美團成功建立基于自身服務的AI大模型,將可實現更加精準的美團、大眾點評搜索與推薦,也能夠優化當前的外賣配送路線、方案等,更能夠大范圍地上線無人配送服務,為消費者、商家、外賣員等提供智能服務。
除了科技大廠、AI巨頭之外,一些創業者、投資者、中小企業也加入了AI大模型的開發行列。據天眼查數據,截至2023年4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超267.4萬家。產業發展風口已誕生,可比較確定地預見其持續井噴式發展的未來。
不過,我們也很容易就能看出,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突然爆發式的增長。這就意味著,它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會伴隨著重大的挑戰。
3.AI落地還有幾重關?
無論是人倫道德層面的沖突和憂慮,還是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威脅論,亦或是近期AI換臉引起的新騙局,AI行業的爭議一直都存在著。AI的發展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客觀確切的答案。
但是能肯定的是,AI的研究開發,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AI開發是一個非常吸金的過程,數據、算法、系統訓練等等因素都非常燒錢燒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據國盛證券計算機分析師估算,ChatGPT的初始算力運營成本約為7.59億美元;GPT-3的每次訓練成本約為140萬美元,更大的LLM模型訓練成本則介于200萬美元至1200萬美元之間。這樣的成本并不是所有廠商都能擔負得起的。
其次是,技術突破難度巨大。盡管阿里、騰訊、百度等大廠推出了多個自研大模型,但是其算力、數據、算法等方面的技術還未能與GPT-4比肩,還需要更持續長久的研發投入。
例如,文心一言3月剛推出之時,其邏輯推理能力和知識庫在ChatGPT面前完全被“吊打”,還鬧出了不少“落湯雞”“唐伯虎點秋香”式的“智障爬取”笑話。這都源于模型數據訓練的不足與算法技術的落后。
另一個能肯定的事情是,將來必定是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時代。AI技術的革新將會帶來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將會影響到每個人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個人與社會做好心理與認知的轉換準備。
AI未來如何發展,實際還是靠當今這個智能時代中每個人的參與。積極投身攻克AI研發的難關也好,歡迎AI帶來高效多元的生產生活也好,警惕AI可能會引發的危機和沖突也好,這都影響著整個AI發展的走向。這其實也是一個審視人類發展、審視自身發展的過程,做好了準備,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