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和他的搜狐,從迷失到清醒

一、張朝陽物理直播又火了
大家都知道馬云曾經是一位老師,而且他希望自己退休以后可以再次成為一名老師。
目前來看,馬云沒有回歸講臺,但是另一位互聯網教父張朝陽的物理直播課卻搞得有聲有色。
近日,張朝陽的物理課直播再次出圈,這次是把課堂直接搬到了戶外。
本年度最大超級月亮現身之際,張朝陽在北京夜跑33公里,一邊跑步一邊全程直播,從物理學的角度為大家科普超級月亮形成的原因。
天文現象現場進行知識科普的方式把張朝陽送上了微博熱搜榜,#張朝陽解密超級月亮形成原理#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熱議。
如今搜狐越來越沉默了,取而代之的是張朝陽在互聯網上越來越活躍。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注意力是最寶貴的資源。
在巨頭們每天釋放出大量信息搶奪用戶注意力的時候,大家對搜狐的記憶還停留在搜狐員工遭到大規模“工資補助”詐騙。
對于搜狐這樣體量的企業來說,這有多危險,不言而喻。現在,搜狐只能依靠張朝陽來增加存在感。
2021年11月,《張朝陽的物理課》正式開課。
截至目前,這門直播課程已經直播七十期左右。張朝陽從經典物理學開始講起,層層遞進,向更深的層次過渡。
講解的過程中,張朝陽特別注重公式的推導,他認為只有掌握底層方法論,才能印象深刻。
這種情況下,往往寫了一大黑板板書,張朝陽還舍不得擦掉。
遇到與物理學有關的熱點新聞,張朝陽也會講起背后的物流學知識,如解釋七星連珠不會引發災害、解密三星堆年代判斷原理等。
真才實學的魅力下,讓不少網友感受到物理世界神奇的同時,也為張朝陽帶來了很大的關注度。
張朝陽開講以來,多次登上微博、知乎、B站等平臺的熱搜榜,已經成為當下最火熱的知識IP之一。
張朝陽是一名真正的學霸,22歲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拿到李政道獎學金去美留學,29歲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這份學歷哪怕放在今天也是含金量十足,更何況在2000年以前。
物理,本就是張朝陽比較擅長并且熱愛的領域。
“人活著就是搞事情”,說出這句話的張朝陽哪怕是為了搜狐而奮斗,也在自己的內心悄悄種下了一朵向日葵。
比較有意思的是,直播行業規范發展以來,專業領域人士直播需要持證上崗。張朝陽便被質疑過沒有教師資格證。
對此,搜狐回應,張朝陽在自己的直播間授課,不是專業授課,與是否有教師資格證沒太大關系。
張朝陽本人則是回應稱,確實沒有教師資格證,不過自己的課不收錢,不存在經營行為。
事件發酵以后,張朝陽得到大量網友的力挺。網友普遍認為,能把課講到這個程度,張朝陽不需要更多的證明。
二、不認命的搜狐和張朝陽
可以說,張朝陽在直播中重新找到了自我。
搜狐的頭頂曾經有很多光環,創立兩年成為國內三大門戶網站之一,創立三年即成功赴美上市。
作為站在互聯網舞臺中央的企業,馬化騰后來表示,投資人曾希望能夠將騰訊賣給搜狐。
而作為搜狐創始人的張朝陽更是風光無限,曾經面試過馬云和雷軍,放出豪言“我是中國有名又有錢第一人”。
網易的丁磊表示,2000年之前,中國互聯網影響最大的就是張朝陽。張朝陽是中國當之無愧元老級別的互聯網教父。
但就在搜狐最巔峰的時刻,張朝陽選擇去盡情享受生活,與明星組團登山、上時尚雜志封面等一個不落。
據報道,2011年一次爬雪山之后,張朝陽情緒出現問題。
在2013年的一次采訪中,張朝陽也曾經表示,感覺擁有一切但非常痛苦。
當一個企業的決策者出現精神危機,是多大的打擊?
萬般無奈之下,搜狐的一批骨干員工離職,如搜狐視頻的古永鏘離職創辦優酷網,搜狐焦點的龔宇創辦愛奇藝等等。
而等張朝陽終于回歸,搜狐已經錯了太多的風口,陷入了連年虧損的泥潭。
時代的巨浪之下,張朝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騰訊和阿里巴巴崛起,而搜狐一步步走向沒落。
如今,搜狐的核心業務連連后退。
門戶網站已經老去,走到末年;搜索引擎,百度穩居國內第一;游戲領域,搜狐旗下游戲公司暢游已經退市;搜狐視頻遠遠排在愛優騰之后,與咪咕視頻等共同占有6.7%市場份額;搜狗則是被騰訊收購。
財報數據顯示,搜狐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1.93億美元,同比下滑13%;凈利潤為900萬美元,上年同期3700萬美元。
雖然搜狐還在盈利,但是未來面臨的困難不容小視。
回頭看,搜狐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同樣為1.93億美元,新季度搜狐的業務收入沒有任何增長。
從凈利潤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搜狐僅實現了去年利潤的11.39%。
不少網友評價,張朝陽在直播講物理課的時候眼睛在發光。不管搜狐未來會怎樣,至少現在的張朝陽擁有了精神堡壘。
三、直播不僅僅是帶貨,還是媒體
張朝陽不是一個人,他代表著一代人。近兩年,企業創始人下場做直播的現象屢見不鮮。
抖音現在最火的東方甄選直播間和張朝陽一樣,走的是知識型直播的道路。
而東方甄選爆火之前,少不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親自下場直播間的引流。
此外,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多次出現在直播間,創造出一場直播帶貨7個億的神話。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更是把直播間當做了表演的大舞臺。
不過,無論是俞敏洪、董明珠還是李國慶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帶貨。張朝陽則不一樣,他把直播當成了一個媒體。
時至今日,搜狐仍然堅持媒體屬性,在核心業務中進行創新變革,尋找新的增長可能性。這與張朝陽的理念是一致的。
張朝陽的理念從始至終都表現出了與其他互聯網大佬不一樣的獨特性。
同樣體現這一點的是張朝陽前段時間爆火的一句話:年輕人挺不容易的,就是不要努力過頭。因為太過于拼搏的話,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在內卷大行其道的當下,張朝陽的觀點折射出這位教父一生波瀾的所得。
沒有張朝陽的時代,只有時代的張朝陽,搜狐最黃金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