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言: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

11月9日消息,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今日在浙江烏鎮開幕,在上午的全體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分享了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的觀察和實踐。
張勇認為,過去二十多年的數字經濟發展,經歷了從“數字化的大流通”到“數字化的大物流”,再到“數字化的大計算”三個歷史階段。這三者,都深植于實體經濟。
從發軔于互聯網初期的淘寶天貓,到新零售的代表盒馬,再到數字化全面改造后的大型超市大潤發,都是大流通的代表。
大流通的建設,催生了大物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據介紹,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中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超1000億件,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的智慧物流平臺菜鳥,進行了物流要素的全面數字化。
大流通與大物流所產生的數字化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大計算時代的到來。張勇以“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港口大腦”為例,講述了數字技術如何深度服務實體經濟。在阿里巴巴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協助下,舟山梅山港的智慧化程度大大提升,“單這一項,相當于為梅山港每兩年省出一個造價10億的泊位。”
張勇表示,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圖源:工人日報
據了解,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張勇宣布阿里巴巴的兩大社會責任戰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助力共同富裕。據了解,過去一年里,阿里在鄉村公益、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方面都已有所成果。
鄉村公益方面,阿里巴巴發起“少年云助學”計劃,提出發揮云計算的技術優勢,用工具公平促進教育公平。在全國64所條件相對落后的學校捐建云機房,捐贈云電腦賬號3萬個。
綠色發展方面,2022年,阿里巴巴蟬聯中國企業綠電交易排行榜科技行業采買方第一,到2030年,阿里云計算電力供應將100%采用清潔能源。
圖源:阿里云官微
鄉村振興方面,過去一年,阿里內部選出220名鄉村振興技術官和專家志愿者奔赴6省11個欠發達縣域,開展數字化志愿服務。同時,阿里巴巴設計師團隊發起公益項目“尋找遠方的美好”,1500多人結合鄉村文化元素重塑農產品包裝,幫助土特產走出深山成為爆款,過去幾年累計幫扶成交77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