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雙11的戰火燒到了實體店

  一、京東全渠道生態參與雙11

  電商巨頭為線下實體門店突圍雙11添了一把火。

  全渠道生態布局都參與進來,是京東今年雙11的一大亮點。

  包括數萬家京東自營或管理的門店如京東MALL、京東新百貨、七鮮超市、京東養車、京東大藥房等,以及京東供應鏈接入的全國數百萬家線下合作門店。

  其中,“京東藥急送”合作的6萬家線下門店,還可以為4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提供快至28分鐘的送藥上門服務。

  這已經不是京東第一次聯合線下實體門店參與雙11了。

  2020年雙11,京東全渠道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這一年參與京東雙11線下門店的數量超過320萬家。

  憑借線上線下同價甚至熱賣商品更便宜的價格優勢,不少實體門店實現了生意爆發。

  2021年,京東雙11僅全品類實體零售門店就有10萬家加入,迎來商家和商品最多的一屆。

  作為新興實體企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京東都培養出了出色的零售基因。電商和實體零售一起發力,讓京東在雙11有了更多的底氣。

  實際上,不少互聯網巨頭都在加速擁抱實體化大潮。

  “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體經濟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兩年來,實體經濟也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重要信號。

  很早以前,京東便開始布局實體零售。推進全渠道建設以來,京東更是加快了向實體化轉向的步伐。

  財報數據顯示,京東對于實體經濟的相關投入已超過2萬億元。

  今年雙11,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已經覆蓋全國20萬家線下實體門店。

  此外,雙11前夜,京東正式發布了“百大產業帶扶持計劃”,陸續向全國267個產業帶招募新商家,并出臺10大扶持舉措,以助力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

  京東之外,阿里也開始從線上走向線下。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曾經表示,“阿里巴巴做盒馬的出發點是做具有實體店的電商,一切圍繞流量來經營。”

  時至今日,阿里已經建立了以盒馬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日前,餓了么還推出了新業務“全能超市”,主打半日達的本地商超業務。

  此外,早在2016年,淘寶就開始嘗試開設線下服裝店。接連失利后,淘寶依然沒有放下對線下門店的渴望。

  今年8月份,淘寶上海線下時尚集合店“iFashion”已重新開始經營。

  字節跳動則是在房產、醫療、教育、汽車等多個領域試水實體店。

  例如,日前字節跳動旗下的線下房屋中介品牌“小麥房產”,已經在福建福州開設了多個線下門店。

  當巨頭們集體卷向線下,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平臺定位,一個新的增長引擎也隨之而來。

  二、實體門店反攻線上,雙11不再只是電商的狂歡

  如果說電商上半場是流量獲取能力之間的比拼,那么下半場比拼的重點便聚焦在了供應鏈能力上。

  隨著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巨頭們早已遇到了流量和用戶瓶頸。

  電商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擁抱供應鏈的時候。入局實體,也是為了開拓更大的零售市場。

  因此,雙11不再只是停留在線上,更是對電商巨頭實體深入程度的一次大考。

  國內電商發展早期,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還沒有完全建立,線下銷售渠道占據主流位置。

  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轉移到線上來消費,電商行業不得不打造了以低價為噱頭的雙11。

  雙11誕生以來的這十幾年里,實體零售和電商零售的關系也一次次發生微妙的變化。

  實體門店從冷眼旁觀到悄悄滲透,直至今日,已經大規模地主動參與到雙11中來。

  流量困境下,線下實體門店也不得不向線上要增長。線下商超開始反攻線上,雙11不再只是電商的游戲,也變成了實體門店的一次狂歡。

  憑借獨特的線下優勢,實體門店在雙11中的表現越來越亮眼。

  首先,在實體門店現場的購物體驗是電商所無法比擬的。

  在實體店購物時,消費者對“逛”的需求得到無限滿足,幾乎所有的商品都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先體驗之后再付款。

  其次,實體門店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雖然近兩年來電商平臺的送達時間一再縮短,但是依然很難達到即時滿足的地步。加上預售期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消費者的收貨周期被一再拉長。

  最后,現實環境下,產品的品質一覽無余。電商經常出現的虛假宣傳、過度包裝等問題在實體門店中無所遁形。

  但同時,這場反攻戰中,實體門店同樣會遇到亟待解決的困難。

  長久以來,受價格戰的影響,電商低價逐漸常態化。人們對“實體門店商品價格比線上渠道昂貴”的印象,已經先入為主。

  實現提前引流獲客,成為實體門店能不能在雙11大爆發的關鍵。

  實際上,實體店和電商從來都不是對立的。

  借助電商公私域聯動的流量分發機制,線下門店也可以實現精準營銷。同樣,實體門店的加入,也會倒逼電商在消費者體驗和產品品質等方面的又一次變革。

  面對雙11,電商攜手線下實體門店可以創造一場共贏。

  三、即時零售,線上和線下渠道融合的產物

  2012年,馬云和王健林曾經就“2022年電商市場占國內零售市場的比重能不能超過50%”立下了一億元的賭約。

  數據顯示,去年網上零售總額達到12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萬億,電商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為25%左右。這場賭注的結果不言而喻。

  事實上,2016年,馬云就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雖然電商沒有淘汰實體店,但是確實有新的商業模式產生。

  此后,無論是京東的“無界零售”,還是蘇寧易購的“智慧零售”,都是在說這一個問題。

  時代趨勢下,線上和線下渠道走向融合。即時零售就是電商和實體門店融合的產物。

  目前,即時零售已經成為企業布局全渠道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即時零售才是未來商業的最終形態。

  兩個渠道走向融合,可以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釋放出新的行業紅利。

  現在,越來越多的線下門店接入互聯網,大量的線下網點成為即時零售的第三方前置倉,即時零售模式走向爆發。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將達到1.2萬億元,突破萬億市場規模。

  阿里、美團、京東、順豐等等早已入局,一場新的資源爭奪戰,開始打響。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www.qgjzzl.cn/hangye/lingshou/2022-10-31/7665.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