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研究院發布冬日暖經濟數據報告

11月28日消息,京東研究院近日發布了冬日暖經濟相關數據報告。報告顯示,防寒保暖是秋冬剛需,超七成消費者每年花費上千元購置保暖服飾,其中500元以下的占5.6%,500元至1000元的占21.8%,1000元至2000元的占35.6%,2000元至5000元占比27.1%,5000元以上的則為9.9%。
超七成消費者今年冬天會繼續添置新的保暖服飾,國貨品牌受到青睞。在消費者對國內外品牌的傾向占比中,國內品牌占比63.8%。而提前買、隨時買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御寒選擇,37.9%的用戶會選擇天冷前選購,38.2%的用戶則是喜歡就買。
京東研究院研究員介紹,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數據顯示,超過51%的保暖服飾消費者是高價格敏感性客戶,14.3%的用戶表示只在打折促銷時會選擇購買。每年11月份是羽絨服等防寒保暖服飾購買高峰期,大家習慣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到來之前做好準備。隨著次日達、當日達乃至即時達成為電商物流標配,“即買即穿,即時保暖”為年輕人提供了新選擇。
(圖源京東研究院,下同)
報告顯示,實用性帶動保暖產品功能升級。其中,適應不同穿著場合需求的羽絨服增速領先全品類。2021年,滑雪羽絨服成交額同比增長376.71%,是2020年的4.7倍。極寒羽絨服同比增長178.08%,商務通勤羽絨服同比增長46.10%。
消費者在選購羽絨服時關注的因素包括:品牌和口碑(54.8%),面料及材質(56.1%),保暖性(54.1%),設計及款式(53.5%),價格(38.3%)。可以看出,面料和材質是消費者選擇羽絨服時最看重的因素,而高端面料和材質更是受到消費者追捧。部分高端及高科技材質產品成交額增速為:Gore-TEX高科技面料羽絨服增長415.14%,石墨烯內膽羽絨服增長87.88%,氨基酸保暖內衣增長181.36%等。
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羽絨服時還會關注含絨量以及充絨量,在選擇保暖內衣時更看中保暖性。發熱、透氣、吸濕的面料則最受消費者歡迎,同時,在保暖服飾搜索關鍵詞中,中長款、保暖、加絨加厚、輕薄、抗寒等詞語都有出現。
在保暖服飾購買人群方面,中老年消費者更重視防寒保暖,56歲以上年齡段的消費者在保暖品類偏好指數中達到167,26歲至45歲的偏好指數為66。此外,京東研究員介紹,南方成為保暖服飾增長的新高地。數據顯示,除了長江流域,海南、福建等省份成為保暖服飾成交額增長最快的省份。在海南地區,整體品類增長67.9%,羽絨服增長92.3%,保暖內衣增長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