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基礎網絡架構副總監曾軍:算力網絡未來將逐步走向“一體”

10月9日消息,“云網智聯·筑數字經濟之基”中國云網智聯大會近期在北京召開。會上,阿里云基礎設施網絡領域相關負責人做了“可預期網絡”、“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網絡的挑戰與機遇”、“NetPila高性能應用網絡,讓網絡更懂業務”、“算力網絡賦能邊緣云”等主題演講,針對熱點話題及未來的算力網絡、算力原生新趨勢展開了討論。
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通過網絡與云化資源的結合,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發展,從云網融合到云網一體,已成為數字化經濟不可或缺的技術基座。
圖源:阿里云基礎設施官微,下同
其中,阿里云基礎設施網絡架構總監蘇遠超在主論壇發表了“可預期網絡”主題演講,介紹了可預期網絡的愿景和全景:云作為數字化經濟的基礎設施,云端的新型算力負載對網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預期網絡應運而生。可預期網絡具體包括可預期數據中心、可預期全球互聯網絡、可預期邊緣三大部分,阿里云基礎網絡在研究、研發和運營等方面全面落地可預期網絡,并引領、建立了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如SONiC、S³IP和SIGCOMM頂會論文。
同時,阿里云資深技術專家,高性能網絡業務負責人付斌章在新型數據中心網絡/DPU技術論壇發表了“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網絡的挑戰與機遇”主題演講。阿里云資深技術專家、容器網絡負責人龐立祥,在云原生/算力原生技術論壇發表“NetPila高性能應用網絡,讓網絡更懂業務”主題演講。
阿里云基礎設施網絡架構總監蘇遠超
此外,阿里云基礎網絡架構副總監曾軍,在邊緣計算技術論壇發表了“算力網絡賦能邊緣云”主題演講。曾軍表示,近兩年,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加快構建以算力和網絡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如東數西算等,都是算力網絡的具體體現。
曾軍指出,在阿里云,算力網絡已完成第一個階段的“協同”,正在進入“融合”階段,未來將逐步走向“一體”。“云平臺是天然為匹配算力需求和供給而生的,所以,更好的算力網絡的關鍵抓手就是推動云平臺更有效率地走向邊緣,做好邊緣云。”
阿里云基礎網絡架構副總監曾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