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發布ESG報告:2022財年技術相關領域投入超1200億元

8月29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今日正式發布《2022阿里巴巴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以下簡稱ESG報告),展現了對于環境、均衡發展、企業治理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與行動。
據悉,ESG這一概念來源于海外資本市場。與財報不同的是,ESG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諸多企業的非財務信息,并聚焦企業的健康度以及與社會的連接度。據了解,阿里巴巴此次發布的ESG報告,既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契合,又包含助力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有中國內涵的議題。
報告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平臺公司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公司有責任將社會責任融入商業設計,匯聚平臺之力,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轉型中的數字化創新,也能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帶去經驗借鑒。
阿里巴巴發布的ESG報告,共涵蓋“修復綠色星球”“支持員工發展”“服務可持續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社會包容和韌性”“推動人人參與的公益”和“構建信任”七個方向。
在環境領域,阿里巴巴的關注點從減碳擴展到綠水青山。2022財年期間,阿里巴巴通過能源結構轉型減碳619944噸,阿里云使用的21.6%的電力來自于清潔能源;截至2021年底,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成立的千島湖水基金,在5000畝農田上采取農業護水管理措施,減少化肥農藥帶來的水污染。
在支持員工發展上,阿里巴巴努力構建平等、尊重、包容、多元的文化和工作環境。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財年末,在阿里巴巴全體員工中女性占49.5%,女性在董事和高級管理層中占39%。此外,共有2007名殘障人士在阿里大家庭工作。
在服務可持續的美好生活方面,阿里巴巴致力于為欠發達地區和數字弱勢群體帶去更包容普惠的消費體驗。2022財年,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中超70%來自低線城市和農村。截至2022財年末,菜鳥在全國建設了1000多個縣級共配中心并覆蓋400多個脫貧縣,及5萬多個鄉鎮和村級物流站點。
在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上,阿里巴巴致力于用科技提供門檻更低的數字化工具。在工信部認定的4620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65%的企業是阿里云的客戶。在2022財年,阿里巴巴技術相關領域投入歷史性地超1200億元。
數字技術也在助力提升社會包容和韌性,為應對突發災害提供緩沖。2020年汛期,達摩院快速研發上線雷達影像(SAR)水體提取模型,開展洪澇災害發展情況監測分析,先后支持江西、安徽重點區域洪澇災害監測工作。自2020年以來,菜鳥協同50多家全球物流服務商,向超150個國家和地區運輸包括疫苗在內的超2.6億醫療相關物資。
在更廣泛的公益方面,阿里巴巴堅持“人人公益”。2022財年“新100計劃”共支持49家公益組織共計85個優秀項目;員工自發建立的技術志愿服務平臺“碼上公益”,共有6000多名愛心極客參與,為入駐的超過330家公益機構提供幫助。
在治理層面,阿里巴巴建立三層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將ESG嵌入董事會、高級管理層、集團及各業務單元,為踐行ESG行動提供了長期組織保障。近期又成立了風險管理委員會和科技倫理委員會,每個業務部門都設有“個人信息保護官”,保證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鄉村振興特派員”扎根農村。阿里巴巴的ESG行動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議題結合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鄉村振興特派員”扎根農村。阿里巴巴的ESG行動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議題結合。
報告認為,平臺公司是開展ESG行動的重要載體,平臺上天然活躍著眾多生態參與者,匯聚平臺之力,可以放大社會善意。2022財年,淘寶天貓上超過220萬商家和5億消費者一起通過“公益寶貝”項目參與公益捐贈;阿里巴巴與公安部共同打造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6年間共發布5038條兒童失蹤信息,聯動社會各界,成功找回4960個孩子。
報告指出,要真正讓ESG創造商業之上的價值,就必須將其充分融入商業設計,回歸真實場景,化解問題,推動進步。比如,節能減碳已經成為許多中小企業真實的需求。阿里云推出的“能耗寶”,通過算法優化用電,在為環境減排同時,也可為企業平均節能10%,目前已有近1700多家企業使用。此外,最近阿里巴巴發布的“88碳賬戶”體系,可以為10億消費者提供一份看得見的“個人碳賬單”。
報告也展現出,ESG行動本土化進程在加速,呈現出與國內重大議題緊密結合的趨勢,讓ESG的發展衍生出新的中國內涵。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鄉村振興特派員”扎根農村;2021年,832個脫貧縣在阿里巴巴平臺銷售額達1281億元;阿里健康的醫療助力培訓了7萬多人次縣級醫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