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收購德邦,股權開始交割,快遞江湖暗流涌動

1. 經歷多重波折,京東收購德邦迎來大結局
歷時四個多月,2022年最受關注的收購案,終于進入最后階段。
7月20日,德邦發布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審議通過了股權轉讓交易的相關議案,99%股東按下同意鍵;7月21日,京東物流也發布股東特別大會決議公告,稱99.918%的股東,同意京東物流收購德邦股份。
兩個公告接連發布,給這起價值89億元的收購案,定下基調,京東終于得“邦”。但在看似平靜的水面下,其實潛藏著諸多波折。
總結下來,主要有三道關卡:第一,雙方討價還價,達成具體協議;第二,反壟斷審查;第三,雙方股東大會投票表決。
首先是第一道關,今年3月11日,德邦發布公告,稱與京東物流戰略合作,具體為京東物流將收購德邦股份66.49%股份。隨后在3月13日,京東物流也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將為這起收購案付出89.76億的高價。
至此,收購案告一段落,很多網友和媒體的吃瓜之旅,也就到此截止了。
但其實,在3月11日的公告發布前,德邦股份分別在2月27日,3月1日和3月6日,連發三個停牌公告,共計停牌11天,為交易事件蒙上陰影。
巧的是,就在停牌之前,德邦股份剛剛迎來漲停,據悉,停牌前的三個交易日內,德邦股價總漲幅接近20%。
德邦股份股價
而雙方達成協議僅是開始,后面兩重考驗才是“靜水深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不確定”。
先說反壟斷,4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網站正式公示德邦快遞股權收購案,公示期為2022年4月28日至2022年5月7日;5月14日,德邦發公告稱,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就本次交易涉及的經營者集中申報予以立案,有關各方正在積極推進各項工作,但本次要約收購尚未生效,仍存在不確定性。
至5月21日,德邦發公告稱,已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不實施進一步審查決定書》。對于這起收購案,不實施進一步審查,可以邁入下一環節。
再說內部決議,6月30日,京東物流預告了將在7月21日舉行特別股東大會,將對這起收購案做內部最終表決。
但是在7月4日,德邦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中,關于相關收購議案,德邦創始人崔維星回避表決。此外,作為德邦股份的第二大股東,韻達派駐至德邦的董事代表賴世強也投了棄權票。
據悉,韻達方面棄權的原因是:尚不清楚京東物流與德邦股份未來會如何開展業務協作,德邦股份與韻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來的戰略合作具有不確定性。
創始人回避、韻達代表棄權,雖然沒有改變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但增加了不確定性。
好在最近兩天的公告表明,所有的不確定都落下了帷幕,靴子終于落地,雙方即將迎來最后階段,交割,俗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講到這里,似乎我們可以喘口氣了,但其實,收購僅是越過門檻,收購之后的業務整合難題才是關鍵。
2.業務整合,成了最大難題
在3月13日京東的公告中,除了89億的收購價格之外,還具體展示了與德邦的合作模式。
據悉,雙方將在快遞快運、跨境、倉儲與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京東物流的CEO余睿在其朋友圈轉發該公告并配文“期待攜手同行”。
京東物流CEO余睿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京東加上德邦,將會補足自身在快運領域的短板,而德邦也能借助京東的商流,實現新的發展。
對于雙方的合作展望,京東物流余睿在內部管理會上表示,德邦品牌依然會保留,德邦作為A股上市公司依然會保持獨立運營。
但是在德邦股份的公告中,卻寫著這樣一句話“本次要約收購以終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為目的。”
可以看出,雙方除了共同喊出“攜手合作”的口號外,在具體的合作模式上,還有一些分歧。
在邁過收購的門檻之后,如何發揮雙方的優勢,完成1+1>2的業務整合,成了最大的難題。
以極兔為例,去年10年宣布以68億收購百世快遞國內業務,到了今年6月,極兔創始人李杰宣告了雙方融合的成果:今年5月,極兔的全網日均票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單!
同時,“百世快遞”在菜鳥平臺的名稱也已更改為“極兔(原百世快遞)”,極兔順勢進入了菜鳥系。
單從結果來看,兩網融合給極兔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其實在融合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難題。
據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今年初,受極兔和百世業務融合影響,西安、上海、成都、黑龍江等地成為極兔/百世快件延誤的重災區。2月底,河南省郵政管理局在也發布公告稱,由于極兔和百世快遞業務發生重大經營性調整,造成百世快遞部分區域末端網點出現快件延誤、投遞不及時等服務異常現象。
而在國家郵政局報告中,2022年第一季度,在全國9家全網型快遞服務品牌中,極兔速遞位列公眾滿意度后兩名。
這個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兩網融合將帶來的收益,以及融合過程中的風險。
而對于京東和德邦來說,如何順利度過這個融合過渡期,就需要雙方在具體合作模式,相關業務整合等方面,進行深入溝通交流了。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極兔、百世這兩個加盟制公司,京東和德邦,都以直營網絡為主,對末端網點和整條供應鏈的掌控力更足,融合阻力會更小。
根據此前雙方透露出的合作信息,未來京東和德邦的合作,在短時間內將保持品牌和團隊的獨立運營,在各自的優勢領域展開深度合作。而按照業內人士的猜想,曾經的“零擔之王”將補足京東物流在大件貨物轉運上的短板。從而加入京東的一體化供應鏈建設中。
但需要注意,近兩年來,德邦正走進下坡路,2021年,德邦股份營業收入達313.59億元,同比增長14.02%,但凈利潤僅1.43億元,同比降低74.69%。
今年一季度,德邦營業收入達70.20億元,同比下滑4.75%;凈虧損為7959.99萬元,同比下滑838.73%。在前面提到國家郵政局報告中,德邦快遞與極兔并列公眾滿意度后兩名。
綜合多方面因素,我們很難確定京東收購德邦究竟是獲利更多,還是拿到“燙手山芋”,但從業務的契合度來說,這件事兒還是利大于弊。
在補足快運短板后,京東物流正朝著物流“巨無霸”的方向狂奔,劉強東當初的那句預言似乎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未來中國物流業可能只有京東和順豐會勝出。”
但在瞬息萬變的物流市場上,京東在發展,競爭對手們也在猥瑣發育中。物流大戰,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3.物流大戰進入新階段,四分天下格局初顯
按照劉強東的說法,未來中國物流業的格局應該是,京東、順豐,在加上一位類似于中國郵政的玩家,整體呈現“兩王對壘”的局面。
但現在來看,國內的物流大戰格局,更像是“四分天下”。
先說京東,除了前文提到的收購德邦之外,在一周前前,京東產發還完成了對中國物流資產的強制性收購,中國物流資產已成為京東產發的全資子公司,于 2022 年 7 月 15 日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有媒體評價為,京東這是收購了自己的“房東”。
十天之內,接連推進兩起物流領域的收購案,京東物流還在飛速擴張中。
而作為目前的物流界霸主,順豐并沒有絲毫后退的意思。
最近一個月,順豐先是拿下了集團內的第73架全貨機,鞏固了航空幫助地位;上個星期,順豐又發布業績預告,稱上半年順豐凈利潤將同比上漲220%-240%,整體業績大漲。
7月17日,順豐與政府部門共同投資建設的全球第四、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這被視為中國航空物流載入史冊的里程碑事件。
“兩王”之后,曾經被劉強東“看輕”的菜鳥,正在飛速進化中。
先是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全國200多個城市,送貨上門的便利服務。今年618期間,還傳出菜鳥入局自營物流的傳聞,隨后菜鳥回應,部分屬實,據悉,菜鳥正在打造一個“輕重結合”的物流體系。
而菜鳥系的三通一達,今年也逐漸從“價格戰”中復蘇,近幾個月,他們的業績單量和派費,都呈現整體上漲趨勢。
以6月數據為例,圓通速遞單票收入為2.61元,同比增長24.58%;韻達股份單票收入為2.57元,同比增長27.23%;申通快遞單票收入為2.51元,同比增長18.4%。
在三巨頭之外,前文提到的極兔正在肆意狂奔。
在收購百世之后極兔的業務量已躋身國內前三,與中通的差距也并非遙不可及。于是,極兔瞄準了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UPS。
目前來看,極兔是快遞主流玩家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先是在東南亞起家,趕上印尼電商爆發。今年以來,極兔又將重點放在中東、南美,主要開拓埃及、巴西、墨西哥這樣的人口大國,以及沙特、阿聯酋這樣的土豪國家。
并且在極兔擴張中的最大助力,拼多多也在持續發展中,雖然兩者從未徹底綁定,但拼多多的發展,還是給極兔帶來了不小的電商單量,更不用提,極兔還借著百世這條線,接入了阿里電商系統。
總的來看,阿里的菜鳥系,極兔和拼多多系,都是京東與順豐的有力競爭對手,四分天下的格局,還將持續不短的時間。
京東收購德邦,只是物流整合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如何通過收購,實現1+1>2的業務整合,是擺在面前的難題。
物流大戰二十年,巨頭之間的紛爭,真的越來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