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计算器 竞彩网/球探即时足球比分网/多特蒙德vs皇马/高清jrs直播

阿里云要打造萬億產業鏈

  華為前高管上任四個月,阿里云找到一堆合作伙伴

  最近一個月,阿里巴巴為數智化云計算業務,召開了三次大會。

  并且每次大會,阿里云都能掏出新的驚喜,這一次,阿里巴巴想給云計算這條大船,招攬了更多“水手”。

  7月13日,阿里云單獨舉辦了“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會上阿里云智能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提到了幾個數字:

  過去四年,阿里云合作伙伴的業務規模,增長了700%,同時阿里云合作伙伴的增長速度,是阿里云復合增長率的200%,而合作伙伴在阿里云1000億大盤的業績中,僅占1/4。

  這些數字表明一點,在阿里云飛速發展的同時,這艘船上的合作伙伴,受益更多。整場大會,阿里云幾乎都是在圍繞著“伙伴”這個詞語來做文章。

  而我的理解是,找伙伴,意味著阿里云在逐漸做大云計算產業,并通過合作的形式,逐漸打造一整條云計算供應鏈。

  這樣看來,阿里巴巴做的還是老本行:平臺生意。阿里云搭臺,合作伙伴唱戲,共同滿足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阿里云智能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曾擔任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當時他所負責的業務內容主要是幫助中國政企行業客戶推進云化和數字化轉型進程。

  而蔡英華在今年3月才剛剛空降阿里云,到今天也不過四個多月的時間,就為阿里云搞定了諸多合作伙伴,進一步夯實阿里云的市場地位。

  并且相比之前的技術發布會、品牌發布會,在這次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云罕見地放低了自己的姿態,對云計算的發展沒有大包大攬,而是認清了自己的定位。

  用釘釘總裁葉軍的話來說,西湖之所以美麗,不是因為單點的風景,而是整個西湖的荷花、盆景共同構成了這樣一個大風景。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許詩軍更是直接提到一個核心點,在云計算行業,“做的越深,做的越多,你就會越害怕,越敬畏這個行業“。

  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而阿里云的姿態就是在這13年的探索中逐漸走向敬畏,所以他們的姿態也會更加端正。

  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細分行業伙伴的能力,來共同完成云計算產業鏈的擴張。

  一句話概括,在實現千億營收之后,阿里云開始把云計算當做一整條產業鏈來進行建設,讓行業上下游的廠商在合作的過程中,解決行業難題,從而共同擴大收益。

  化用馬云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云計算”。

  再接地氣一點,就是蔡英華在會上說的,“我希望在阿里云能賺1塊錢的時候,合作伙伴能賺2、3塊錢。”

  阿里云,想打造一條萬億云計算產業鏈

  相比電商市場,現在云計算和數智化的市場規模并不算大,但一個月內召開三次大會的急切姿態,足見阿里對這項業務的重視,而云計算的市場規模絕對不能小看。

  現在看來,阿里想打造一條10000億級的云計算供應鏈,這并不夸張,因為而在過去的十二月中,阿里云自身已經實現了千億營收。

  按照“十四五”規劃要求,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提升到10%,市場規模遠超萬億,這意味著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仍有大幅度的提高空間。

  這么大的盤子,阿里云一家吞不下,于是他們就找了一堆合作伙伴,來共同分蛋糕。

  一個關鍵要點是,阿里云明確了云計算的分工邊界。

  還是以大家接觸最多的釘釘為例,2020年阿里曾提出過“云釘一體”戰略,很多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釘釘總裁葉軍也承認,他們當時也沒想太多,類似于讓阿里云幫釘釘賣產品,十分簡單粗暴的開局。

  而在兩年的業務探索之后,阿里云才認識到釘釘的戰略定位,那就是底層PaaS平臺,而不做具體的SaaS解決方案。

  原因很簡單,因為阿里云沒有能力制造各行各業的針對性產品,對于不同行業的知識了解也不如業內人士豐富,精深。

  在承認自己做不到時,戰略定位就清晰了,釘釘做平臺和技術底座,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做相應的解決方案。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就這么簡單。

  而這種承認不足的態度,也解決了一個關鍵性的質疑:你們說,阿里巴巴一個做零售出身的平臺,怎么能解決所有行業的痛點?

  在這場大會,阿里云就清晰地告訴我們,做云計算時代的算力“水電廠”,做云計算服務平臺,這些臟活累活重活,阿里云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但是在云計算進入各行各業中,阿里云會通過和專業伙伴合作的形式,解決行業痛點,消除用戶疑慮。

  舉個例子,農業供應鏈領域的廈門象嶼,想要進行數字化轉型,阿里云拉來了行業咨詢機構埃森哲,雙方各司其職,阿里云提供平臺、技術底座、運營推廣,而掌握行業知識的埃森哲,負責開發測試。

  在汽車領域,比如一汽紅旗的繁榮工廠項目,阿里云找到了國家級汽車工業設計中心,機械九院,同樣是雙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并且阿里云還積累了通用的、可復制的工業解決方案。

  這些例子都在證明,阿里云的戰略定位,是做平臺,做底座,然后與行業伙伴合作,共同滿足客戶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阿里云將的合作伙伴分成了五類:分銷、集成、咨詢、ISV以及服務,類型多樣,但都是產業鏈中的常見角色,從銷售、到產品、到技術、到服務,打造一整條“產銷服”鏈條。

  為了輔助這條產業鏈上的伙伴能夠共同發展,阿里云決定加大資源扶持,主要有:

  分享阿里云pipeline資源、專項資金支持,助力100家伙伴年銷售額過億;提供10億元的產品合作發展基金,歡迎PaaS、SaaS產品入駐;共同分享1000億市場蛋糕,共拓500億的混合云市場;設立億級的市場營銷基金,舉辦超過200場聯合營銷活動;培訓超過100萬的數字化人才,提供人才發展基金,幫助伙伴培育建設高質量的人才梯隊。

  于是,阿里云這艘云計算巨艦上,就站滿了人,作為國內率先盈利的云計算產商,阿里云,正在打造云計算領域的“淘寶”。

  巨頭轉向,發力云計算產業鏈

  斯大林說“世界上沒有什么永恒的東西,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發展。”

  但是在這個巨變的時代,云計算和數字化可以說是不確定中最大的確定性。

  所以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巨頭都把視角瞄向了云計算領域,此次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要打造的這條萬億產業鏈,在業內普遍稱之為“產業云”。

  用阿里老對手京東的話來說,“以供應鏈管理的思維來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最高效的方式。”

  巧的是,就在同一天,京東也召開了2022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之京東云峰會,雙方同時看中了同一塊沃土。

  另一位競爭對手華為云,借著政企市場東風,沒兩年就坐穩了國內云市場的第三把交椅,憑借的也是對細分產業的深切理解。

  在國內云計算市場發展十年之后,巨頭們集體轉向,迎來云計算的新階段,產業鏈。

  這就給阿里云之后的玩家們帶來了機遇,因為說得好,360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云計算平臺競爭,似乎回到了那個綜合電商平臺、垂直電商平臺,、實體店鋪競爭的黃金年代。

  作為目前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計算廠商,阿里云的實力依舊雄厚,但在進入云計算產業鏈發展階段,如何守住并擴大自身的優勢,靠的就不僅是技術實力,還要看合作伙伴的產業合作深度、平臺的服務水平等等。

  就像掌管大淘系的戴姍說的那樣,在云計算領域,更要以客戶為中心,與伙伴齊頭并進。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哪個平臺崛起,亦或是哪個平臺落后,受益的都是大部分用戶。

  在云計算奔向產業鏈的新階段,巨頭們,卷起來了。

電商資訊*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本網站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完整性。本網站及其雇員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網站在此聲明,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或懲戒性的損害賠償。
文章網址:http://www.qgjzzl.cn/news/yejie/2022-07-19/3795.html
贊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