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式發布“通義千問”大模型,電商行業進入AI時代

一、阿里正式發布“通義千問”大模型
阿里大調整后,阿里云迎來了首個大動作。
4月11日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術官周靖人正式宣布推出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據他所說,通義千問是一個超大規模的語言模型,具備多輪對話、文案創作、邏輯推理、多模態理解、多語言支持等功能。
具體到應用上,通義千問可以跟人類進行多輪的交互,也融入了多模態的知識理解,有著非常強的文案創作能力,能夠續寫小說、編寫郵件等,總之可以極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可以說,在人工智能的賽道上,阿里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的確,從去年12月ChatGPT問世以來,人工智能賽道就一直十分火熱,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大模型”計劃以及相應的產品。不過,通義千問并非阿里云“跟風”的產物,而是多年潛心研究累積而成的技術結晶。
眾所周知,云計算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而阿里早在2009年就成立阿里云布局云計算,并于2011年對外提供云計算服務,在市場的檢驗中更新迭代、自我完善。
2015年,阿里云開始推出AI產品,適用于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覺識別等多個領域。隨后,阿里投資了深鑒科技、寒武紀等芯片公司,涉足更核心的技術領域。
2018年9月,在阿里達摩院的基礎上,阿里宣布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芯片公司“平頭哥”,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同時,阿里相繼入股了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彌補阿里在AI視覺識別方面的不足。
正是有這些過往的投入作為鋪墊,阿里云才能站在國內人工智能的高峰上,看見更好的風景。
當然,這份美好的風景阿里并不吝于與人分享。周靖人表示:“所有軟件都值得接入大模型升級改造,我們將開放通義千問的能力,幫助每家企業打造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正如淘寶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商業形式一樣,阿里大模型的問世,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到來。
二、人工智能重塑電商行業
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在峰會上表示,阿里巴巴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改造,包括天貓、釘釘、高德地圖、淘寶、優酷、盒馬等。
那么具體到電商行業,會帶來哪些改變呢?
對商家而言,大模型最切合實際的應用場景莫過于智能客服了。
隨著電商行業發展,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客服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是網上開店不可或缺的崗位。所以商家為了節約經營成本,更傾向于先用智能客服回答一部分簡單的問題,AI解決不了的再靠人工客服解決。
然而,目前各大平臺的智能客服都不是特別“智能”,往往只能根據關鍵詞給出預設好的答案,無法真正理解消費者的問題,“降本增效”的作用并不明顯。
而通義千問以及后續開發的大模型所涉及的機器學習、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和理解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非常適合用來研制智能客服機器人。基于這些技術推出的智能客服能理解消費者的問題,并給予準確的解答,甚至讓人察覺不到是AI在對話。
可以說,智能客服,是大模型最直接的用法。
此外,在營銷方面,大模型也能夠憑借其出色的數據分析能力給予商家建議。只不過營銷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以目前的算法水平離商用還有很遠的距離。
對平臺來說,大模型可以用在智能推薦方面。
我們知道,當前電商行業已經進入了內容電商時代,直播帶貨的普及讓“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那如何讓商品找到適合它的消費者呢?這就需要發揮大模型的作用。
平臺利用大模型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實現海量數據集的深度學習,分析消費者的行為,并且預測哪些產品可能會吸引消費者,從而為他們推薦商品,這有利于平臺高效利用流量,精準營銷,同時也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
其實反過來對消費者也一樣。目前電商平臺的搜索功能往往基于關鍵詞建立,模糊搜索的能力較一般,往往難以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而當使用了大模型后,消費者可以詳細敘述自己的用途和要求,把大模型當作“導購員”。比如“女朋友過生日送什么禮物”“4000元有什么手機推薦”“適合胖的人穿的T恤”等等,直接輸入問題就能得到推薦,無需一頁頁翻找。
總之,大模型的問世,讓電商行業進入了AI時代。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值得用AI的方式再做一遍。
三、科技普惠,大勢所趨
在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表示,讓計算成為公共服務是阿里云始終不變的追求,未來核心要做好兩件事情:
第一,讓算力更普惠,推動自研技術和規模化經營的正循環,持續釋放技術紅利;
第二,讓AI更普及,讓每家企業的產品都能接入大模型升級改造,并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阿里所做的,本質上是一種“科技普惠”,即通過研發降低科技產品的門檻,讓普通人享受到技術帶來的紅利。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際上,普惠一直是阿里堅持在做的事。淘寶的建立降低了開店的門檻,讓每個人都能創業;支付寶的出現降低了金融的門檻,讓每個人都能理財。通義千問也是一樣,張勇表示:“未來,我們希望在阿里云上訓練一個模型的成本,能夠降低到現在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即使是中小企業,也能通過云平臺獲得AI大模型的能力和服務。”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自始至終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努力。
其實不止阿里,用技術提高生產力是每個互聯網大廠的最終理想,只不過過去走了太多彎路,把過多的資源和精力用在內耗上了。所幸最近開始,大廠的“內卷”方向轉移到了技術領域,行業正朝良性競爭發展。
總之,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希望電商企業都能將資源用在研發上,讓商業的效率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