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全品類是未來一兩年工作重心

10月20日消息,以“幸福三公里”為主題的京東即時零售三公里模式發布會近日舉行,會上京東即時零售“五年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將助力超200萬本地中小實體門店數字化轉型,為社會提供超1000萬個靈活就業崗位。
圖源:京東黑板報公眾號
隨后,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接受媒體采訪。采訪中,李昌明解釋了推出即時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的考量。李昌明指出,三公里的方式來自于同城零售大的背景戰略,在京東即時零售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加快其趨勢。
相對于從外賣延伸到即時零售服務的美團和餓了么,京東到家認為自身在模式上頗為特殊,“唯一具備B2C+O2O數字化和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李昌明認為京東到家核心能力為數字化+本地供應鏈整合+即時配送,數字化建設即不斷打通與京東零售主站上的鏈接。
此外,李昌明透露了京東到家未來一兩年的三個工作重心,一個是全品類,第二個是京東主站的小時達滲透,再一個是平臺化。
圖源:達達集團黑板報公眾號
以下為包括藍鯨財經在內,同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的采訪對話(保留原意下有刪減調整):
Q:京東到家推出即時零售幸福三公里模式的考量是什么?
A:三公里的方式來自于同城零售大的背景戰略,過往京東有很長一段時間通過211配送或者是自營正品行貨打造了很好的口碑,特別是疫情的催化,消費者對即時的需求是激增的。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要加快即時零售的趨勢,也是在這個背景下,達達集團回到京東,最早2015年京東到家其實是京東內部孵化的。這對京東本身來說是很好的業務,可以鞏固京東品質服務心智。所以,即時零售成為必爭之地。
去年我們提出來更快的京東,211解決的是絕大部分當日達的消費場景。我們現在更重要是零售逐漸分為近場、遠場,近場部分是整個京東也在加強的。京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具有O2O+B2C完整布局的,特別是供應鏈布局的一個平臺,這個依然是我們接下來競爭的主要競爭力。
Q:未來幾年即時零售行業會不會經歷新的變革,尤其是線下實體店部分?
A:我們最近跟線下零售商聊的最多的話題,包括虛倉(注:只在線上銷售,線下形態為經銷商服務商網點),只在線下銷售的業態,到底哪個會走的更好,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交流。
目前來看,其實虛倉在接下來的半年,新的供給模式能更好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商品需求。但實際對它的管理和供應鏈整合能力挑戰還是非常大的,所以現在很多的虛倉發展到即時+的時候會有規模不經濟的問題,會遇到瓶頸。
我們同傳統的線下商超也有合作,包括今天物美都在加快線上數字化轉型。各種業態都隨著即時零售的變化而變化,傳統零售商轉型的時間窗口,我們估計可能只有一年,傳統的這類零售商業務轉型成功了,大家就都發展了。如果其中有些商家轉型不那么順利的話,可能會被一些新的業態所代替。
Q:目前下沉市場用戶對即時零售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如何?
A:這兩年下沉市場的增速非常快,得益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供給的提升。最早下沉市場線上化,它的進程是比大城市慢一些,像北京、上海線下很快加入即時零售,但是下沉市場更晚一些。
另外消費端的變化,最早接觸即時零售的這波人,是大城市認為時間比較金貴的這些人,更愿意選擇即時零售服務。但是隨著疫情的催化,加快了進程,包括很多待過大城市的人去到小城市,回到了老家,這個也使得這一兩年即時零售下沉市場的發展加快。
Q:京東到家針對下沉市場策略和一二線城市有什么差異?
A:今年我們推出了“代理城市”的方式,現在很多低線城市在廣泛招城市代理服務商,通過城市代理的方式發展京東到家的業務。目前GMV排名前100城市還是會繼續采取直營的做法,代理城市業務剛開始布局。
Q:包括餓了么和美團,最近拼多多等都在做即時零售的布局,即時零售的整體市場會有什么新的競爭?
A:整個行業要發展,還是歡迎更多的玩家進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行業報告中也提到,2030年要到3.6萬億元,這個想象空間很大。去年按行業統計是5000多億,所以也非常歡迎更多玩家進來。
確實每家的基因不一樣,我們在跟行業交流的時候也發現,京東到家是從KA出發的,最早我們從沃爾瑪、永輝,甚至于像蘋果等等連鎖出發進行合作,再往小店走。所以有的平臺可能會從小店往大店走,基因完全不一樣,我們現在的已經開始從KA邁向平臺化。
其實有競爭也有合作關系,比如抖音的即時零售業務有部分是達達快送在做的。
Q:京東到家接下來一兩年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A:推動幾個事情,一個是全品類,過去三年受疫情對消費方式的催化,我們從超市和3C品類迅速拓展到零售各個品類領域,比我們之前預期的進程要快,在網上買鞋、買衣服的場景激增非常快。包括和京東主站的搜索打通后,消費者想買一個商品,他是無所謂B2C還是O2O的商品的,當發現同類的商品價格是一樣的,消費者就會希望更快得到。
第二個是京東主站的小時達滲透。目前小時達在京東用戶內的滲透還是個位數。我們希望在接下來2-3年里,能夠基于京東APP內實現30%左右的用戶滲透率,相信這事情會很快推進。京東到家有幾個平臺陣地,京東主站小時達是這兩年才深度融入的,此外京東到家有獨立的APP,小程序和三方的流量來源。
再一個是平臺化的事情,這個是我們自己發展的歷程問題。京東到家最早是按KA(Key Account 重要大客戶)邏輯在發展,入駐平臺上最早還是連鎖商家為主。現在用平臺化的營銷方式、運營方式,要繼續加快中小門店的拓展。今天講到了3-5年內,我們門店要超過200萬家,目前是剛剛過40萬家。今年門店數呈現了成倍的快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