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建議:推動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落地,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3月5日消息,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2024年兩會提案中建議,深化人工智能多場景應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助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周鴻祎介紹,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一方面是對抗 Open AI 的通用大模型基礎戰,另一方面是差異化、特色化的大模型應用戰。當前,中國在通用大模型核心技術上趕超美國還需要時間,但在大模型應用方面,2024 年是大模型應用場景元年,中國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模型發展之路。
周鴻祎指出,雖然通用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它們在企業級場景中的應用常常“水土不服”,例如缺乏行業深度、與業務結合不足、存在“幻覺”內容難驗證等。而垂直大模型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中國發展大模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應該是借助產業和場景的優勢,將大模型與業務流程、產品功能相結合,尋求多場景應用、垂直化和產業化的落地。
圖源:微博@周鴻祎
針對如何推動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落地,周鴻祎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首先,場景很重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大有可為,周鴻祎建議政府、央國企率先提供更多應用場景,為發展垂直化、小型化、低成本的大模型開放更多“小切口、大縱深”的落地機會。同時,建議企業用大模型不能冒進,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業務,在實踐中要拆分場景具體分析,在業務流程上選擇與大模型成熟能力匹配的業務環節切入,以點帶面,循序漸進,逐步推動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數轉智改。
其次,知識很重要。大模型的數據、知識只是人類知識的冰山一角,企業還有大量的“暗知識”,如戰略規劃、產品設計圖等企業具有的獨特知識,基于“暗知識”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決企業問題。因此,周鴻祎建議鼓勵企業在定制AI前,做好“暗知識”的管理,將企業大數據平臺升級為企業專屬知識平臺,在此基礎上通過垂直訓練,深入企業級場景,滿足企業需求。
最后,業務融合很重要。周鴻祎強調了業務融合的重要性,建議鼓勵和引導企業將大模型與數字化業務系統深度結合,同業務流程相結合,充分發揮大模型的價值。周鴻祎認為,大模型與業務場景的融合是實現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國家應鼓勵企業拿出一至兩個業務場景與大模型融合,創造可落地推廣的與業務緊密融合的大模型,推動這些大模型與數字化系統融為一體,從而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
圖源:微博@周鴻祎
在《關于全面建設安全云、推廣數字安全云化服務的提案》中,周鴻祎提出,以“安全即服務”的理念,通過建設云化數字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云”,集中數字安全能力,以云服務的方式向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輸出安全效果。
具體建議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統籌建設數字安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集中數字安全能力;二是改變重建設輕效果的思路,鼓勵各單位購買數字安全云化服務,作為傳統網絡安全建設的升級路徑;三是鼓勵網絡安全企業積極轉型,以安全即服務的方式來為國家整體數字安全水平提升作出貢獻,尤其是鼓勵具備核心技術、被美國制裁的龍頭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圖源:微博@周鴻祎
另外,在2024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人工智能+”行動。對此,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發表學習心得表示,作為從業者我感到非常激動和興奮,去年4月我就提過,過去是“互聯網+”思維,未來是“人工智能+”思維。今天看到“人工智能+”上升為一種行動,意味著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我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創新創業者,更加責無旁貸,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上將繼續深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3次“人工智能”和26次“安全”,這也和360的戰略發展不謀而合。一直以來,360都聚焦做好安全和人工智能“兩件大事”,一方面為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筑牢底座,一方面推動產業數字化向智能化升級,邁向數字化的頂峰。如今,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引擎,正引發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為此,我也在今年的提案中呼吁,我國應充分發揮場景優勢,推動大模型的垂直化、產業化發展,讓大模型作為生產力工具與傳統產業進行“數轉智改”結合,成為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賦能者。
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就必須著力破解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難點,推動產業發展實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因此,我在另一份提案中建議要把安全發展成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 讓安全成為保障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數字安全的普惠,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底座。
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并提出要繼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新征程新使命,未來,民營科技企業將不負使命,加快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領科技創新,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