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李強:人才培養需要與時俱進進行創新和調整

11月14日消息,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中心、中國關工委教育中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生涯教育助力下一代全面發展:2023生涯教育學術年會”于11月4日在北京召開。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會議上發表了主題為《從未來職業需求的角度看人才培養》的演講,解析人才市場現狀與未來人才培養的新趨勢。
李強首先從人才供需和市場現狀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當前全國人才市場的變化。目前互聯網行業的“降溫”和制造業的“升溫”是當前就業市場的兩大趨勢。互聯網行業雖然仍是招聘大戶,但需求同比有所收縮。而傳統優勢行業如交通運輸、零售/批發、生活服務等行業的招聘規模則在擴大,其中旅游業招聘需求同比增長260%,郵政快遞行業招聘需求同比增長123%。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工業自動化等新興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現翻倍增長,對研發、設計、測試、算法人才的需求增速領先。其中機械研發工程師職位量同比增長525%,汽車零部件設計職位量同比增長350%。
大學生今年以來求職競爭指數高于去年,求職意向更務實,選擇直接就業比例上升,自由職業比例下降。薪資福利仍是求職首要關注點但期望薪資有所下降。畢業生期望薪酬從2022年的7788元,下降到2023年的7656元。李強認為,受競爭指數上升的影響,大學生求職放低預期更務實。此外,今年求職節奏也有所變化,2023年春招求職時間提前至2月,秋招節奏與去年基本一致,三季度大部分大學生已正式畢業,受畢業求職節奏和供需兩側變化影響,較上一季度也有所提高。
圖注: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
圖源:中國網科技
在探討人才培養的話題時,李強重點介紹了烏卡(VUCA)時代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他認為,在這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時代,人才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一專多精的復合能力、持續輸出的創新能力和適變應變的積極心態。
為了培養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人才,需要改變單向維度培養的模式,尋求多方融合。通過產學融合、學科融合和學研融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經驗、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主動給與人才求職指導和心態引導。
在產學融合方面,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人才至關重要。通過實踐課程的開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從而豐富自己的實習經歷。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行業的認知,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圖注: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
圖源:中國網科技
學科融合方面,提倡打破學科邊界,開展跨學科教育。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廣泛的視野和更全面的能力。通過設立跨學科課程,學生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
學研融合方面,應該鼓勵學校和學生進行創新研究,并給予支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之一。通過設立校內學生科研項目等方式,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將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從未來職業需求的角度看待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李強認為,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的發展,人才培養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和創新,培養更多具備多元化能力和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人才,為推動中國就業市場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